• 10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记者撰写《中国通讯》说:几亿人都按毛泽东的指示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01-27

    【本刊讯】阿根廷《如此》双周刊去年十月八日刊登了该刊驻远东特派记者吉列尔莫·安赫尔·莱昂写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通讯》。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了。在这期间,它从封建主义和殖民地过渡到原子能国家。这个一千万平方公里面积和七亿人口的国家,今天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最高政治领袖毛泽东,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共和国成立。从那时到今天,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结构在这世界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革命的中国
    记者感兴趣和感动的是今天中国的印象和掌故;被漠视或遭攻击的中国;革命的中国;在十五年里从封建主义过渡到第一流的原子强国的中国。不只是钚的原子弹(所谓贫穷国家的原子弹),而是用铀235制成的原子弹,制成这种原子弹就为制造氢弹开辟了道路。毫无疑问,如果仅是为了炫耀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这件事立即引起一个疑问。在西方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是以牺牲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制造原子弹的。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在该国度过了两个星期还不能十分确切地断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有最完全的行动、观察和考察的自由,但是,看不到一个营养不良的人,看不到一个饿到快死的人,连稍稍有点饥容的人也见不到。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中国,是典型的封建国家和受外国欺压的国家。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在该国都曾占有统治权;就是上海也被西方大国所分割。上海是万恶的渊薮。有无数阴暗的角落,尔虞我诈、罪恶、色情、走私层出不穷……但是,在一九四九年的上海连一颗螺丝钉也不会造。工业只是车辆装配或修理车间。每天有一万名乞丐沿街讨饭。
    在苏州河和黄浦江里有成千上万的舢板,是劳动人民或失业者的唯一栖身之处。上海的面貌已完全改变
    现在上海在它的管辖范围里拥有一千零四十万人口;在它的周围有十个工业“卫星”城市。
    教育是中国人最爱谈的题目之一。奇怪得很,无论谈什么问题,最后总要扯到教育上去。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教育贯彻在一切方面。连地位最低的中国人或担负最简单工作的工人都在骄傲地谈他们正在学习什么,为了“提高”他们将要学习什么。
    中国城市的新建筑是宏伟的。无论是大楼或是公园和街道都是不朽的建筑。
    上海过去是远东的万恶渊薮。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地方。除了前面已经说过的情况,还可以补充几点:从一九四九年以来,在上海已建立六十个的新住宅区。在闸北区已取消了番瓜区(或棚户区)。现在它由三十五个住宅区组成,每个住宅区有七十五户至一百八十户。
    该区的负责人王兰光(译音)是位四十九岁的妇女。解放前靠求乞为生;她的几个孩子都是生在户外。现在她是上海市人民代表。她的纯朴是感人至深的。穿着短上衣和短裤。她的大儿子是工人,另一个儿子在大学念书。她向我们解释说,这里保留了几所茅屋作为样本,让现在的青年知道他们的长辈过去是怎样生活的。她又说:“劳动人民的美德是简朴地生活,并以此来教育孩子们”。
    我们重点访问了几户人家。几家的情况都是简朴寒素,同时也整齐清洁。也许我们当中很多人住不惯这样的居室;现在他们的生活距离西方某些社会阶层所达到的舒适仍相差很远,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阶层比较也是如此。艰苦朴素自力更生成果有目共睹
    中国人是真正重视友谊和互助的,并一丝不苟地将“艰苦朴素和自力更生”的口号付诸行动。他们最爱说,“天下无难事”样样事情都干了起来;不管好坏,他们总是做了,其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十五年来,他们消灭了瘟疫,制服了数千年来令人家破人亡的水灾和饥荒。人人能吃饱饭,其他食品也不缺,例如蔬菜每公斤五分钱。在一九六四年,猪的宰杀头数达到一亿五千万头。
    毛泽东是位伟大的人物,几乎是个巨人,屹立在这个几亿人的辽阔的国家之上。人人都按“毛的指示”行动或“办事”。西方或苏联所谈的那种“个人迷信”,无论在正面或反面的意义上,都安不到毛的头上。谈到中苏意识形态阵线破裂这个问题时,人们没有什么仇恨情绪。
    中国是太庞大了,简直不可能把它“容纳”在一篇新闻报道所容许的篇幅之内。更大的还是它的大量经验,它的变化;它在经济和生产关系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在它的政策上是真正民族主义的,在观念上是人道的。现代思想的综合,肯定是未来世界的思想的综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