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香港夜报》刊载马力通讯:《京华来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10-27

    【本刊讯】《香港夜报》从十月五日起在头版辟《京华来去》专栏,连载该报记者马力报道访问大陆的观感。五日和六日的通讯题为:《把性命交给中国人》和《狗肉朋友廖承志》,摘要如下:五日通讯:
    十月三日外交部办公厅的诸女士与记者协会的张同志送我们到北京机场,握手之后,便是别矣北京。
    从北京坐飞机倒像坐巴士(公共汽车——本刊注)一般容易,没有检查什么,拿了机票便上机。
    出外旅行,把性命交在中国驾驶员的手里还是第一次,但心情之愉快倒是说不尽,记者以前坐飞机到国外旅行,在香港启德机场少不免买四五十万元飞机保险。在郑州的上空,想起这个问题,也觉得好笑。我们活在香港,拼一生之力,就是挣钱,性命也要靠钱来保险。死去原知万事空,就算妻子拿了我用死亡换来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能保障他们幸福的生活下去吗?飞机在两块厚云的夹层中飞,下面恍似雪花万卷,此起彼伏。上面是浮云蔽日,只净中间有一片蓝天。这次稳定的航行,使我联想起来,生命的最大保障,还是如何去创造一个稳定幸福的社会,而不是只求自己个人的安逸,就算是最好的驾驶员,也需要一个安静的蓝天。任何飞鸟,也要海天辽阔任纵横。
    我到中国旅行了一个月,这短短的时光,心情荡漾得像是中秋前后的钱塘潮水,一个波浪未去,后一个波浪又来。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脑子洗了又洗,但洗得是否彻底,我自己还不知道。洗脑不比洗头,洗头有肥皂和水便行了,但洗脑却要靠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眼是水来耳是皂。一到香港便有人问我洗脑的滋味如何?说到滋味嘛,倒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最好还是亲身去试一试。至于如何洗法,倒是可以向有兴趣的读者作介绍的。
    到北京是整个旅程的高潮,在这里我参加了两次国宴,又参加了陈毅和李宗仁的招待会。所以我美其名曰:“高级的洗脑。”因为是国务院的宾客,一切都是舒服的,食得好,住得好。听说这次李宗仁招待会,本来是邀请二百多个报界人士参加的。我因为先到外地观光,最后才到北京,对香港报界反应如何不甚了了。但看到了中文报纸的记者大军,代表民营报纸与右派报纸的人物,竟是小猫三五,我不禁为那些老前辈们悲哀。我们做记者最光荣的任务,就是走到采访的第一线,那些在香港有历史的老牌报纸,没有一个人来,我感到奇怪。难道他们没有采访这类新闻的人材吗?决计不是的。难道他们怕吗?又有什么可怕呢?新闻记者是无处不在的,若我有这般荣幸,得到蒋介石先生的邀请到阳明山听听他对大陆的大计,我会立刻飞到他的身边,一聆雅教。但条件有一个,就是要容许我来去自由,同时他的谈话也要言中有物,以免浪费时间。
    除了左派报章,人马浩浩荡荡之外,说句老实话,到京的中文报纸代表是寥落的。但反过来看,外国记者和英文报刊记者却排山倒海而来。代表之多数不胜数,就好像到联合国开会一样紧张。他们告诉我,美国记者也想来的,可惜中共不肯邀请。奇怪吗?外国记者竟然比中国记者更对李宗仁有兴趣,更对大陆有兴趣?真是我想不通的问题。六日通讯:
    离别北京前夕,外事办公厅副主任廖承志摆饯行酒,地点在新侨二楼,请香港记者们大食三六。本港《天天日报》有一篇通讯,标题为《狗肉朋友济济一堂》,论标题确属出色,反共反得有点文化。但仗义每多屠狗辈,中共的天下,就是一群屠狗大汉打出来的。就说我们的主人廖承志吧!港澳记者和他很热络,个个都叫他做廖公,实在把他叫老了。看来他不像那么老。大概一个人工作有目的,生活有理想,就会愈活愈年青。
    廖公食三六食得性起,脱下外衣,我才看到他那件遮士半胸恤,是经过缝补的。香港小说家宋玉,做了一首打油诗,末两句是“我到此时难作语,孤儿今日认门庭。”意思是说,他是海外孤儿,到今天才知神州变色,门庭广大,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使他惊骇到说不出话来,这么一个美好的大家庭,焉能不来归呢?这一餐三六宴,倒使我感慨万端。忆当年,蒋经国与廖承志,同属留俄四公子之一。全中国人民都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把马列主义带返中国,使中国跨上进步道路。现在这一边,确是谈笑有鸿儒。廖承志可以和记者们坐在一起,共谈家国。而那一边,蒋经国自美国归来了,不谈如何兴邦,却说要借美国之力轰炸大陆核子基地。同是中国人,走的却是两条路。若要我去选择,宁作狗肉朋友,不作美国奴才。
    我曾参观过故宫,看过一套清宫用的金厨具,花用三千两黄金铸成。而当时一个普通农民,每月只能赚三分银,换句话说,皇帝一个金饭碗,等于穷人一世粮。但是在中国人身上吸血的,封建皇帝还不是罪恶魁首,有更厉害的在后头,这便是帝国主义者。乾隆嘉庆之世,中国人尚有啖好食,一到鸦片战争,使民无噍类矣。关于中国为什么会落后,请让笔者明天介绍我国经济学权威勇龙桂的文章给读者诸君看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