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他们仍然坚持同美和平共处的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05-31

    【本刊讯】法国亲美报纸《震旦报》二十八日发表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左右为难。迄今为止,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一心怀着克制态度想对许多次的碰钉子不加介意。但是,这一次,中国人走得太远了。他们在北京的《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个冷酷激烈的文章中,直截了当地要他们莫斯科伙伴的“首级”。
    这篇文章承认:中国人并不是真正愿意同苏联接近,他们猛烈地嘲笑两个“兄弟”党之间的临时协定。他们所希望的,恰恰是要克里姆林宫新主人垮台。
    《人民日报》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发动这次攻势的借口是:印度总理夏斯特里最近的俄国之行。
    每逢莫斯科采取任何微小的政治和外交主动行动时,中国人便大发雷霆,北京希望的乃是限制俄国人,永远堵住他们的嘴。
    在赫鲁晓夫下台后,之所以他的继承人在各方面那么长时期地执行着“保守主义”,这是因为他怕采取可能得罪中国人的主动行动。
    这种想要给北京以善意的保证的愿望,说明了苏联政策为什么毫无生气,但是同时,尽管克里姆林宫主人在内心深处怀疑同中国取得协调一致的可能性,但他们仍不愿意完全放弃赫鲁晓夫路线。
    在对外政策方面,这种“左右为难”的作法差不多造成这种情况:同美国的关系冷淡了,但保持了和平共处,对亲华的阿尔巴尼亚人微笑,同毛泽东憎恶的铁托握手言欢。
    于是,每采取一个引起遗憾的主动行动之后,便立即采取另一个旨在抵消前一个行动影响的主动行动来弥补。
    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双头领导,七个月来在内政方面也执行着这种妥协和让步的系统策略。
    这也是在规避严重的问题,避免棘手的讨论,不鼓动可能反转来打着自己的过于新的主张。
    因此,便经常有着使所有的人皆大欢喜的愿望,这些人包括:工厂领导人(给予他们更广泛的权利),制订计划的职员们(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党内人士想要在政治上控制军队,于是便给予他们这种控制,同时又在其他方面使军人们感到满意,并恢复朱可夫的名誉。
    昨天,甚至在《人民日报》对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发动猛烈攻击时,《真理报》却再次大唱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高调,希望在世界上建立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把共产党人和重建“人民阵线”的左派非共产党人等团结成“统一阵线”,从而在谅解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今天,苏联领导人终于明白,由于他们想要安抚北京,他们已经在各方面受到损失,外交上的缺乏生气给了约翰逊以活动余地。自战后以来,美国人第一次能如此行事,好象苏联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因素似的。
    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不能不作出的这种牺牲是徒劳无益的:北京拒绝妥协。对莫斯科来说,总结是颇为惊心的:在七个月中,俄国人在世界上丧失了他们很大一部分影响,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中,他们将竭力大大恢复这种影响。人们已经注意到,他们将要参加预定在六月底在阿尔及尔举行的亚非会议(他们以前没有参加过万隆会议),无疑,俄国人将试图改善他们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但是,他们将在阿尔及尔同希望在这次会议上起首要作用的中国发生顶撞。
    毫无疑问,《人民日报》的这篇带刺的文章,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即将开始的新冲突的第一幕。
    不过,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这两位观望主义政客,是不是执行苏联要重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一新政策的人物?这还不能肯定。克里姆林宫也许正酝酿着新的变化,若干星期以来流行的关于勃列日涅夫可能被解职的传闻说明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