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西德《世界报》评苏领导人上台一百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01-30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二十七日刊登一篇发自莫斯科的报道,摘要如下:
    现在,克里姆林宫的一班新人马的执政已达一百天。在这一百天里,他们的地位并没有明显地确立起来。在赫鲁晓夫不得不下台的那时候,新人物是如此强烈地向集体领导思想宣誓,以致他们现在一举一动都不得不担心受怕地考虑到:可不能再离开集体领导思想。
    看来几乎是这样,仿佛一个足球队秘密商量好,所有的前锋总是僵持,而不敢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球怎么能踢到球门里去呢?
    在莫斯科的那些老练的观察家也很难设想,这种新领导方式会持续很长时间。
    赫鲁晓夫继任者的语言不怎么激烈——这样的语言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说话总是用一种部分是学究的、部分是官腔的俄语。
    从克里姆林宫发出的指令和规定总是干瘪瘪的,抽象的——它们缺乏说明性的例子。
    在对外政策方面,这些新人物在他们的政府存在的一百天中小心谨慎地和没有戏剧性地定下了调子。迄今可以看出有四个重点:
    一,撇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二,调和与中国的冲突;
    三,巩固欧洲东方集团;
    四,争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御联盟边缘的国家。
    苏联新总理柯西金即将访问伦敦。他邀请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政府首脑访问莫斯科。他对波恩的邀请至今没有作出反应。
    当然,苏联报纸对联邦共和国的调子并不是没有较高的赞扬或者甚至没有明显地加强命令的口吻。由于目前停止了对北京的攻击,指责几乎单独地集中在波恩身上。
    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在他们重新弥合欧洲东方集团内的裂缝的努力中可能取得了一些成功。在此期间,哥穆尔卡对赫鲁晓夫的辞职明显地表示高兴。乔治乌—德治第一次又参加东欧首脑会议。但是,如果人们记起阿尔巴尼亚来,那么所有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这些新人物在他们的政府存在的一百天中不得不看到,和北京的决裂不仅是由于赫鲁晓夫的好争吵。这种决裂有其更深刻的原因。
    克里姆林宫新领导的头一百天掩旗息鼓地过去了。但他们没有启示人们,这种新的执政方法是否能贯彻下去,或者是否将改变这种方法。那末该由谁来改变这种方法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