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菲律宾记者加列戈谈访华观感(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4-11-27

    【本刊讯】菲律宾《马尼拉纪事报》记者加列戈谈访华观感(三)第六篇:《记者练习国歌
    惹恼了古巴人》
    第二天,我们飞赴北京。在我们上飞机以前,我们被劝告说,不要在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都使用的任何机场拍照。
    我们从飞机场乘了约四十分钟汽车到达新侨饭店。在这个旅馆住了三夜,我们险些同一个古巴人打起架来。
    费尔南德斯、托伦蒂诺和我练习我们的国歌时,有一位旅馆侍者敲我们的门,告诉我们说,我们隔壁邻居对我们的“吵声”不满。在走廊上,我们碰见了这个大发雷霆的古巴人。
    我们在北京停留了五天,参观了它的一些“橱窗”。他们带我们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革命纪念碑、天文馆和工人体育场。他们说,这些建筑物同另外六大建筑都是在中国于一九五八年开始大跃进的时候,同时在十个月内完成的。我们还参观了河北省的一些公社。
    在这次停留期间,我们有机会拜访了中国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勇龙桂,他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给我的印象是态度和蔼,知识渊博。他就中国的经济情况谈了两个多小时。他的讲话听起来给人印象很深。但是,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任何统计数字来说明自从“大跃进”以来中国取得的所谓“巨大进步”。
    九月二十日,星期日,我们到天主教堂里去。共产党中国——被人们认为是“无上帝的”国家——竟然允许宗教组织在它的首都存在,这最初听起来是不可相信的。但是它确实是有的。翁神父在同我们谈话时说,在北京,有大约一万天主教徒。
    他说,政府把他们看成是民间组织。他甚至对我们说:在宗教集会时,政府时常给我们提供交通和旅店的便利,以协助天主教徒从其他省和城市到这里来。第七篇:《他们不允许到边境地区去旅行》
    我们搭乘夜班火车离开北京。
    由于我们的路程得花二十小时,我们搭乘的火车上是软席卧铺。车厢内温暖、宽敞、睡眠舒服、弹簧垫很柔软,并有厚毛被以抵御寒冷的秋风。
    我们在火车上的二十小时花在吃饭、阅读、拍摄车外的风景。通往东北的铁路穿过一片种植小麦、玉米和高粱的大平原。凝视大片成熟的五谷,我们差不多相信中国终于在克服饥饿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那一度光秃秃的遥远的山顶上,我们看到树木的生长。
    午餐时,我们决定替我们的民主制度作一些宣传。
    我们于下午抵达吉林省省会长春市。长春市是我们所到过的最远的地方,由于我们的主人解释说,哈尔滨现在非常寒冷,所以不能带我们到那里去。不过我怀疑,他们没有把我们带到哈尔滨或接近朝鲜边境地方的去的原因,可能是那里有不能给我们看的东西。
    当我们刚被带到我们在长春的旅馆时,费尔南德斯和我马上偷偷出去了,而塔亚格和托伦蒂诺则把我们的向导留在屋里忙于交谈。我们在无人陪伴下到这个城市商业中心去,因为我们要取得关于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的活动的我们所谓“没有引导的情报”。
    我们要了解在菜市和商店里都是卖的什么货物,它们的售价如何,买的人多不多。我们混在人群里,停在各商店前记录我们所需要的情报。我们核对商品的价格,先看看标牌单上的价格,经过适当的计算,跟我们的物价水平进行比较。例如,我们发现食物是比较便宜的,而纺织品、衣服、皮鞋、手表、无线电、皮上衣、化妆品和家庭用具则较我们本国的价格略为贵一些。所有这些物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公众是友善的,虽然对我们有些好奇。对视一下注视着你的眼光,它就会化为微笑。
    当晚我们在旅馆的一楼被招待看了一次中国电影。当我们进入剧场时,观众向我们欢呼。(待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