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苏拍摄一部描写卫国战争的影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4-11-26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三日电】导演米哈伊尔·卡利克在新影片《再见吧,孩子们!》的创作中继承了他以前的作品《摇篮曲》和《跟着太阳走的人》中鲜明表现的诗情哲理电影创作传统。
    影片的文学泉源是鲍里斯巴捷尔的同名小说。巴捷尔这次也是电影剧本的作者。影片只加了一些同巴捷尔书中的主题相适应的插曲
    ——“这篇小说叙述的是通过种种苦难和沉痛的生活考验表现了对理想的忠忱,对人的美与善的信念的一代人。”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南方某滨海城市。它的主人公是一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步出校门走向生活的青年男女。他们充满着对伟大的、有意义的前途的美好憧憬,他们之中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战争。
    据卡利克的意图,《再见吧,孩子们!》这部影片与其说是青年人的故事,不如说是我们的同胞对经受了战争的一切苦难的一代人的思念。战争的主题只是在作者的议论中,在三十年代德国的新闻电影简报中表现出来,而导演们却广泛地运用了这个主题。这就给故事情节增添了悲剧性的潜台词,突出了主人公未实现的憧憬的主题,把青春献给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的主题。
    影片是在克里米亚的叶夫帕托里亚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拍摄的。参加拍摄的有青年演员,其中有看过《我漫步在莫斯科》影片的观众熟悉的演员叶夫根尼斯捷勃洛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