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龟井胜一郎撰文谈访华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4-04-30

说中国人民生活已经好转,日用品、食品的丰富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对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精神表示十分钦佩;说中国有着雄厚的力量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四月二十、二十一日译载了日本作家访华代表团团长龟井胜一郎的一篇访华观感,这篇文章发表在十六、十七、十八日的日本《朝日新闻》上,现详细摘要如下:
    今年三月九日至二十六日,我作为日本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到中国访问。
    我曾于一九六○年及一九六一年两次访问中国,但是两次都在盛夏。这次我见到美丽的北京雪景,使我感到分外新奇,特别是朱柱黄瓦的故宫建筑,在雪下更为庄严、美观。
    北京的名胜古迹十分多,可是最吸引我的是天安门广场。广场两旁有两座新型大建筑物,一座是人民大会堂,一座是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整个广场给人一个庄严宏伟的印象,的确具有首都的气魄。要了解今天北京风貌,这不是最好的地方吗?
    我并非单纯敬佩这些建筑形式,使我十分感动的是,这些建筑物表现出中国革命的风格,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思想以及近百年来人民的解放斗争。与此引为骄傲的同时,在人民大会堂内,对于未来的热烈讨论和计划,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
    我认为这是一种风格,就拿中苏争论来说,我在中国听到中国朋友告诉我的意见和我在东京书斋中所猜忖的有很大的差别,我得到的印象是,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近百年民族独立斗争经验的国家,在争论的后面,有着雄厚的力量。
    在北京逗留十日,上海三日,广州三日,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但是看到的东西很丰富,如果有人问我的印象,主要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中国人民经过三年奋斗,克服了自然灾害,生活已经好转,例如当我走进北京东安市场时,见到日用品、食品的丰富情况,简直吃惊。上海的情况更好。
    其次是强调“自力更生”,当他们受着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期间,苏联把专家全部撤走了,中国人意识到必须用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国家,发展近代工业,即使面临任何困难也要坚持这样做。他们的决心和精神,令我十分钦佩。
    他们能够克服自然灾害和建设上的困难的力量是从那里来的呢?
    有一天我参观革命博物馆,我在“延安时代”陈列馆那里站了很久,看到红军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住窑洞,自己耕种、织布,为着人民幸福生活坚持游击战。这种精神不就是今天奋斗力量的源泉吗?中国朋友告诉我,过去还没有今天这样清楚,美国的封锁和苏联修正主义使他们更加认识要这样做。
    同时,他们对没有斗争经验的年青一代的教育,和这种力量巧妙地联系起来,使我感到中国领袖们已经考虑到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后的事。
    北京的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对我来说是绝好的课堂,言语虽不通,但通过陈列物说明文字,我用我的眼看到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参观了故宫博物馆。……
    今天的中国为了“自力更生”而集中一切力量,其中包括古代美术、古迹保存和发掘等工作。今后我相信在幅员广大的中国的地下,会发掘出无数的宝藏。
    每次我到中国看到一流艺术品,感到“眼福”无限。
    这次旅行,大家都希望看看人民公社。北方正在下雪,农事尚未开始。归途中我们参观了广东花县的新华人民公社,花县离广州约一小时汽车路程,那里已是初夏,正是开始插秧的时候。
    我对农村知识很贫乏,也没有农村生活经验,但是访问中国而忽视农村的话,那就不够全面,因为中国六亿五千万人大部分是住在农村的。
    我前两次访问中国,参观了北京郊外的石景山人民公社、上海郊外的马桥人民公社,广州的街道人民公社,上海的彭浦人民公社。和今次参观的新华人民公社相比较,各有各的特点,我对此甚感兴趣。
    公社的年青社长许伙良先生带领我们到处参观,在这个公社里最值得夸耀的是用于灌溉的巨大的拦河坝。这个拥有五万人口,九万三百亩土地的公社,去年因为雨量少而闹干旱,但是有了这个拦河坝,农作物获得了丰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