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法《战斗报》记者卡利克著文谈对中苏的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11-30

    【本刊讯】法《战斗报》13和14日刊登该报记者爱德华·卡利克访华后写的两篇文章,总标题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两篇文章的摘要如下:
    我从北京取道莫斯科回来。
    人人都问我,红色集团的争论如何。
    米高扬早先曾肯定说,苏联在1951年到1953年期间将把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倍。……米高扬的预言不仅在1953年没有实现,十年之后,尽管赫鲁晓夫作了努力,在1963年也没有实现。
    人们想挽救这种局面。根据经互会的规划,某些国家——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都要求它们更多地重视农业而不是工业。东欧国家——苏联政府指望它们处于被动地位——站起来要求有权发展它们自己的重工业,它们说,没有重工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认为是“独立的”。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冬天都很长,苏联人却向它们要求更多的营养食物:水果、蔬菜、肉等等。毛泽东:农业是基础
    中国拒绝参加经互会。1963年,中国人没有发表数字,但是他们并不掩饰他们对俄国及其卫星国的出口不到1960年(“大破裂”的一年)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人的计划由于赫鲁晓夫采取断然行动、召回技术人员和拒绝交付已承诺的设备样品而陷入瘫痪,因此,中国人被迫进行“全面调整经济”。
    著名的经济学家龙勇桂,在同我进行关于中国经济的长时间谈话中对我说:“我们把农业活动放在首位,这样做,不仅可以向我们人口众多的人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而且还可以保证重工业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向对我们提出要求的亚非国家提供大米、小麦和肉。”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周年庆祝活动的观察家们能够看到,展览白菜、稻穗和麦穗、猪和腊肠的彩车比展览工作母机的彩车更多。至于拖拉机和脱粒机,则引起普遍的热情。
    在10月,政府邀请38位驻北京大使访问了许多人民公社。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是他们的响导。外交使节们并不掩饰他们对中国农业的调整感到的惊奇。
    陈毅说:“我们已经整顿公社,并且我们还将整顿公社,一直达到十全十美为止。”
    在北京同我会谈的印度一些政治家和外交官员,带有某种不安的色彩。
    他们说:“为了军费开支,我们的政府不得不耗尽财源和从外国得到的援助,而人口和生产之间的战斗却顺带输掉了。”
    出使北京的这些印度人之一对我说:“请设想一下,对中国和它们7亿人口所实行的配给和节约所省下来的,可以作为剩余产品卖给东南亚人民,因为,大量的产品现在不再运往苏联了。”
    东南亚现在已成为中国的当然买主,中国既是农业强国又是工业强国。
    他又说:“我们的主要问题不是我们的喜马拉雅山边界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这使我把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和各自的发展速度作了个比较。人们已经可以说,比较的结果是使西方感到失望的。北京摆脱了俄国的监护
    正如中国人今天承认的那样,自1956年从赫鲁晓夫作的关于斯大林问题的报告开始的苏中争吵,已经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战略影响。毁掉斯大林的像原想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更加温顺、更进一步听从莫斯科的命令。
    据毛泽东的忠实信徒说,由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他便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分裂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这种新的情况,两国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目前连联盟都成了问题的地步。
    摆脱了俄国监护的中国,正在准备一种长远的政策。
    我们知道,争吵的加剧已使赫鲁晓夫对北京采取了种种反驳措施,甚至在令人不安的原子方面使他靠近了美国和英国,以便进一步孤立中国。
    而另外一些人也焦虑地提出了问题:“中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情况如何了?”炸弹是次要的
    我们对这个问题就地进行了探求,我们同最有权威的人士,像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和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进行了会谈。
    从他们的谈话中得出的结论是,原子作为军事因素的作用,对中国的防御不是没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作用目前被置于次要地位。为人民共和国服务的三十万研究员、技术人员和专家,特别致力于调整农业和工业。
    这种努力的成果将在中国对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中明显地感觉出来。
    当苏联被迫用自己的石油和黄金换取小麦时,而中国则努力建立自己的不依附于苏联的独立的经济,它不仅成了意识形态上的劲敌,而且它成了一个能够“援助”柬埔寨、朝鲜、越南、锡兰、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索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和古巴的国家。北京人士说:“这只是个开始!”
    不光苏联,而且其他的苏联附庸国家都发现,毛泽东向第三世界提供苏联很吃力地提供的援助方面,起了引诱作用。人们甚至指责人民中国奉行着同国际共运背道而驰的种族主义政策。
    赫鲁晓夫为了既要对付农业的失败,又要保持对外国的援助,他能够采取什么措施呢?压缩军费只是治标之法,大批购买小麦也是如此。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大国,它要奉行它自己的政策。
    中国强调“自力更生”。他们相信,集体农庄制度和赫鲁晓夫的政策是不够的补救办法。他们认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态度,长远说来对他们是有利的,而这种态度对他自己的地位是有害的。从月球到地球的严重失败
    北京对莫斯科现任领导人会作出让步,已不抱任何幻想了。只要争吵继续存在,苏联的经济困难就会加深。
    在飞机在伊尔库次克和鄂木斯克以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莫斯科停留时,我们有机会证实,种种限制,甚至对外国旅行者的限制,已经令人感觉到了。三年前每餐都很丰盛,现在变得不够了。
    因此,人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摘自苏联报纸的关于特权和“经济罪犯”的丑行和正在进行的起诉的新闻。
    俄国人是否会被迫“痛苦地改变”他们的希望,放弃登上月球的计划,而致力于管理他们广阔平原的肥沃土地呢?
    (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编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