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罗马尼亚《经济生活》创刊载文:《企图抹杀工业化内容的伪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08-30

    说在德国《经济科学》第四期一篇文章中,工业化问题被非常荒谬的提了出来;说这篇文章的论点可归结为: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干脆应放弃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生活》文章指出,这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并说就面积和人口而言,德比罗还小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6日电】罗马尼亚新创刊的《经济生活》周报第一期刊登了一篇由穆尔格斯库写的评论,题目是《企图抹杀工业化内容的伪理论》。
    评论说,罗马尼亚解放后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罗工人党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以机器制造业为轴心的重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基础的必然结果。评论说,从这个角度看,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不仅具有深刻的民族意义,同时它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一起为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威望作出自己的贡献。
    评论说,今年2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关于科学和技术为不发达国家服务会议上,有些国家就企图论证“狭义”工业化的“优点”,要求使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局限于“建立一些小的,总的说来同加工农产品相联系的并用工业发达国家不再使用的陈旧机器装备的工厂”。评论说,“热衷于保持旧特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工业国无法反抗总的潮流,就企图抹杀工业化的内容,认为不应该给工业化以一个要求一国整个结构变革的‘广义’只要给以‘狭义’即工业部门有一定的发展就行了。”
    评论说,“把工业化缩小到这种‘狭义’的企图,实际上是对工业化的讽刺,是今天新殖民主义所表现的特有形式之一。”
    评论说:“十分令人惊讶的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家杂志上,工业化问题竟非常荒谬地被提出来。我指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刊物《经济科学》1963年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经济学家格哈德·胡伯尔向我们介绍说,在社会主义中可能存在两种类型的工业化:‘积极工业化’和‘消极工业化’。
    起初‘消极工业化’一词使你以为格·胡伯尔具有幽默感,打算讽刺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向不发达国家推荐的‘狭义工业化概念’。
    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胡伯尔改变了提法,但以同样内容和用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更为陈腐和稍较完整的论据相似的论据断言说,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放弃‘积极工业化’而实行‘消极工业化’,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更多地注意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
    根据正确的罗文译文,上述文章可归结为这样一个论点: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干脆应放弃社会主义工业化。我们不想在这里重复胡伯尔为了贩卖这一论点所运用的所有理论的、方法的、事实的迂回手法。不需详细谈及上述文章,我们读者最终也会理解那些企图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分成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情况长期存在的人是煞费苦心的,特别是这位作者企图使自己的作品挂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倾向的招牌。
    这位德国经济学家的困难不仅仅在于寻找某些被马列主义所否定的‘理论性的’论据,当他提出哪些国家应该——根据他的看法——采纳‘消极工业化’时,这些困难就更大了。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是含混不清的。胡伯尔隐晦地在引号中称之为‘小国’。但‘小国’意味着什么呢?譬如,就面积和人口来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比罗马尼亚小。
    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在胡伯尔的混乱的公式所能产生的混杂中。实际上,从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证明小国工业化‘不合理’的理论在当时所引起的情况来说,这一争论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的东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而胡伯尔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细节’也没有给上述文章中问题的提法加上任何一点独创性,因为观点的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认为,重复讨论没有用处,这种讨论在理论观点上说,早已不会有新鲜东西了,我们只强调指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利益要求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贯地实行基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列宁主义工业化政策。这一点不仅是从迄今的经验中、从全体社会主义国家至今所取得的、连社会主义的反对者都不再能否定得了的成就中得出的,同时也是从继续加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要求中得出的。
    在这方面,‘社会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没有任何含糊不清之处:‘规定以机器制造业为轴心的重工业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消除技术一经济落后的主要道路,是已得到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验证过的道路’。
    胡伯尔想向我们保证他没有用他的论点去反对经互会成员国一致通过的原则性的论点。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在这种断言中他是和他自己的文章相矛盾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