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法《世界报》评苏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08-29

    【本刊讯】巴黎《世界报》26日晚以《原子武器和中苏冲突》为题写道:“1957年合作协定的撕毁说明、或者宁可说证实,从1959年春天起,两国之间的信任已几乎完全消失。”
    这家报纸同日另一篇由贝纳尔·费隆写的题为《为什么赫鲁晓夫在1957年和1959年之间改变主意》的文章说:
    为什么赫鲁晓夫在1957年能够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为什么两年后不顾在社会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危机的危险而食言?
    今天,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看来是中国人的大敌人。但他过去并不总是这样的。在斯大林死后的四、五年间,当莫斯科争夺政权的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时,赫鲁晓夫在反对他的对手们(特别是反对马林科夫)时,觉得要中国这张牌。
    因此,赫鲁晓夫在当时维护一种应该使中国人高兴的政策。反过来,这位第一书记就可以依靠毛泽东的支持。
    1957年11月各国共产党的全体会议无疑地标志着赫鲁晓夫和毛泽东之间亲密谅解的顶峰。但是,赫鲁晓夫排除了他的主要竞争者之后,就毫不迟延地采取了他的对手们的某一方面的政策,特别是马林科夫的政策。
    同时,苏联报刊对中国的成就越来越沉默了。它不再谈人民公社了,然而几个人民民主国家似乎感兴趣,特别是保加利亚。现在人民才知道,中国的纲领(它对好几个共产党都有吸引力)使莫斯科不安……
    从1958年起,苏联领导人改变了他的关于国际社会主义大家庭向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的观念……因而,苏联决定不等待它的伙伴而单独建设共产主义,苏联断言它的经验应该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
    同样,关于战争问题,赫鲁晓夫越来越意识到核武器的危险,这就导致他借用马林科夫的一部份论点……诚然,莫斯科人士继续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一旦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但是,人们又说,既然现代武器的威力很大,这场赌博就不值得费那么大的劲了。赫鲁晓夫三年来一直不断地阐述这个论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