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泰晤士报》评中共复信和苏共声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06-28

    说苏共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对我复信“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认为“苏共答复的方式是空前未有的”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26日以《中国的猛攻》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不可能有丝毫的疑问,北京对赫鲁晓夫先生和他的全部论说的长篇而尖锐的最新攻击,对于坐在大会堂开会的苏联共产党人,是一个可怕的震惊。欧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同俄国人一样地感到愤激和不知所措。他们曾全都认为,中国人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了一系列信件和文章之后,在他们于7月5日同俄国人作秘密会谈之前,对于这场理论争执不会再说什么了。而突然在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举行会议前夕,来了这个所有攻击中最厉害的攻击。更严重的是,中国人不仅谴责赫鲁晓夫先生的对外政策,还谴责他在俄国国内的政策。他们甚至隐含地说,赫鲁晓夫和他的朋友们——据那些信件的极其批评性和明显的用法是“有些人”——正在走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的道路。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答复方式也是空前未有的,它说“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攻击是没有根据的和诽谤性的”。
    真正的协议大概是决不可能取得的。中国的指责“有些人”犯了二十五条异端的长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表示了最严格的教条。他们还指责赫鲁晓夫蓄意地谋求达到有害于共产主义的目的,他们认为这个指责是已有事实证明的,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目的是他的政策的逻辑结果。他一回儿说他坚持和平共处和维持现状,一会儿又说他将给予革命运动和解放战争以道义上的和其他的支持。中国的指责是,赫鲁晓夫先生想搪塞这种矛盾的企图已经失败,他撇下了革命运动不管,而这种软弱和无原则的态度典型地说明了他在其他方面的论说。
    当中国人接着谈到其它问题时,夸张的迹象就增加了。赫鲁晓夫在促进革命方面犹豫不前,把和平共处的理论当做“包罗万象的、不可思议的天书”,已经懦怯地放弃了国内的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国家叫做“全民国家”,这是不是要用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呢?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作为一个国家领袖有余,作为一个革命者和党的领袖则不足,无论他做什么事他都受到攻击。要是俄国领导人不是指责这封信而是把它发表出来,那肯定是比较聪明的作法。
    这种夸张非常清楚地泄露了中国人的动机。首先,他们希望利用他们在理论上有某种吸引力和回旋余地的唯一一个方面,那就是在某些不发达国家中间。其次,他们打算凭借他们的大力攻势来迫使赫鲁晓夫处于困境。
    但是主要应当把这封信看作是一批相信其普遍真理的人们的热烈的教条声明。这是它所提出的真正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