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英《旁观者》杂志、法国《世界报》评赫鲁晓夫对苏文艺界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03-29

    【本刊讯】英国《旁观者》杂志3月1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赫鲁晓夫》的文章,摘要如下:
    人们老早就注意到赫鲁晓夫先生的这样一种做法,那就是每当真正的反斯大林主义浪潮开始汹涌而来时,他就特意提到斯大林的“积极的”品质。他最近的一次演说是在发生一系列文学上的争论时发表的。
    赫鲁晓夫先生利用这个场合坚决地说斯大林毕竟不是那么坏的。他同反对派斗争是正确的;对党作过贡献;“忠于共产主义”;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对已垮台了的“反党集团”领导人的习惯性攻击也采用了一种新的转折。在去年前后,反对赫鲁晓夫的力量一直被攻击为是斯大林分子和教条主义者,而是以思想狭隘的莫洛托夫为代表的。这次受到攻击的是马林科夫先生,他同贝利亚一起受到攻击。不是谴责他们过度暴虐,而是谴责他们过度宽容。他们两人被谴责为是希望按照西方能接受的条件解决德国问题。贝利亚甚至被指责为是对斯大林之死感到高兴,而赫鲁晓夫先生(如他自己所说)真心地流了眼泪。赫鲁晓夫先生说,共产党的领导人们没有在斯大林残酷的清洗中觉察出有任何不正当行为,他的这种见解同爱伦堡先生的见解是相反的,是不可能在俄国得到多大信任的,更不要说西方了。事实上,这种说法同他在1959年所说的话是矛盾的。总之,这位第一书记的表现是气势汹汹的,前后不一的,同他一贯的风格是吻合的。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3月12日刊载驻莫斯科记者塔屠写的文章,摘要如下:
    赫鲁晓夫3月8日(星期日发表)向知识分子发表演说,这篇演说标志着近几年来这个国家的最惊人的一次转折。当然,在这里不是说有了“痛心的修改”。赫鲁晓夫提醒说,20大和22大的决议始终是有效的,他的谈话也确认这些决议。
    这一转折令人想起1957年1月匈牙利事件之后的转折,当时赫鲁晓夫曾说,他乐意有“同共产主义者的伟大称号不可分的”斯大林分子的称号。当时的局势很足以说明他为什么作出这一姿态但是今天,是否应该认为,仅仅知识界人士的骚动是他改变态度的根源呢?
    的确,党的领导人对于近来出现的反对现象感到不安,特别是关于斯大林集中营情况的像潮水一般的稿件感到不安——赫鲁晓夫不得不坦率地说这是“非常危险的论点”。
    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的另一个地方承认,假如给予请求各艺术流派共处的作者们有自由活动余地,那末,“人们不久便会看到攻击革命成果的尝试”。
    这一切证明,党的领导真的惊恐了。然而,不管怎样,在这些运动的目前形式下,这些运动似乎并没有超出政权的控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