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苏“真理报”载文:“革命的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8-01-27

    【本刊讯】苏联“真理报”1月17日刊载了费多谢耶夫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革命的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
    文章说:现今世界中两种对立的世界观——资本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世界观的不可调和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有历史意义的宣言中说:“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干部和广大群众,是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迫切任务之一’’。
    文章说:我们哲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诸种现象通过矛盾力量和趋势的斗争、通过新与旧的斗争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同时辩证法的基本结论在于,新生的、发展的、进步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归根结底必然战胜旧的、衰落的事物。
    文章指出:现时代特别清楚地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的正确性和生命力。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从旧的资本主义世界到新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继苏联人民之后,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欧亚很多国家的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变成了世界体系——这是全人类发展中从旧到新、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的力量不断增长,而帝国主义的力量在衰弱,帝国主义已经失去了从前对大部分人类的统治。世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走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国家捍卫着已经取得的独立,防备帝国主义殖民者的侵害。在每个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有利于先进、进步而不利于反动的变化过程。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对立面的斗争是被剥削阶级同剥削阶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斗争。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规律。修正主义者想要否认对立面的斗争这一辩证规律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否认阶级斗争,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阶级和平”的理论。然而与这些断言相反,资本主义国家里阶级斗争不但没有熄灭,相反却更加尖锐起来。
    阶级斗争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形式也不一样。例如,在法国和意大利,无产阶级的基本群众在选举时都投票赞成共产党,这是这两个国家政治斗争发展的鲜明标志。在美国,阶级斗争一般规律的作用受到强大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最大阻力,因为垄断资本拥有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压迫无产阶级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们利用工会官僚阶层和工人中生活比较有保障的上层阶层。可是这一规律在美国也越来越显著地给自己打开了一条道路。虽然美国的资产阶级暂时还能压制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模糊他们的政治觉悟,可是却不能抑制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不能扑灭他们对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对立性的日益提高的认识。这一点可以从整个工业部门,甚至许多全国规模的部门中发生周期性的大规模罢工运动得到证明。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在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一些瞬息即逝的事件,也不是某一些人的举止行为,而是根本性的社会原动力。作为团结全体劳动人民的基础的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联盟就是当前这种主要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已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取得了胜利,并且在世界规模上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在那些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国家中,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组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工农联盟以及无产阶级同广大居民群众的联盟具有能创造奇迹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也在不断增涨,在帝国主义国家里,不仅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同时垄断资本和各阶层人民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在现在的情况下,战争或者和平共处的问题,保卫和平的问题,这是世界政局中的根本问题。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遵循着列宁的一个原则性指示:要善于运用辩证法分析现今时代。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关于当前世界发展问题的决议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都强调指出目前防止战争的现实可能性和始终不渝地实现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列宁主义原则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与和平宣言都谈到,共产主义不是靠暴力和战争来传播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每个国家内阶级斗争的结果。各个国家是通过和平的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采取暴力,这决定于具体的历史条件。
    文章接着说: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主要的并不是能背熟和重复辩证法的法则和要求,而是要善于运用它们来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和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它们。如果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发展,都在变化,那么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也就不能永恒不变。列宁在解释对生活采取辩证态度的特点时说,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文章警告说: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置于脑后,必然会陷入修正主义,在目前情况下,修正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另一方面,忽视新的历史形势的特点和本国的具体条件,就会产生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精神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
    在社会生活起急剧转变的时候,在反动势力猖狂起来并且加紧攻击共产主义的时候,在共产主义运动里的不坚定分子中间就加强了这样的趋势:他们借口“考虑新形势”而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滚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立场上去。在这种情况下,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是善于牢牢地把握住主要方向、善于看到和了解世界发展的总路线以及正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文章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一贯地把辩证法用来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用来了解它的现在和将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性决议及随后党为实现决议而进行的全部斗争,树立了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的光辉榜样,即善于根据新的发展条件和特点把新的任务和新的工作方式提到首要地位的光辉榜样。
    文章继续说: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进行着新的、先进的、进步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事物同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倒退的事物的斗争。在物质生产方面,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革新者在同陈旧的观点和习惯的代表势力作斗争中打开了前进的道路。在文化发展和人的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共产主义的原则一直是同不健康的、有害的倾向,同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以及同资产阶级影响进行斗争的。
    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我们这里流行着一种所谓无冲突论。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可能性。批判和丢掉“无冲突论”是正确的,但是在个别的科学、文学和艺术工作者当中却出现了对于冲突的死板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把它看成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同的基本社会力量的对抗。他们称那些反对把本质上对抗性的旧社会的冲突机械地搬用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人为“粉饰现状的人”。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论者不能忘记,不仅同资本主义相比较,就是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相比较,随着剥削阶级的消灭和人民在精神和政治上的团结一致的形成,社会中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由于还存在着剥削阶级的残余,它们对小资产阶层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得到外部的反革命势力的支持,因此矛盾可能具有对抗的性质,阶级斗争也可能尖锐化。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则没有发展对抗性的矛盾的社会基础。如果说,在过渡时期由于存在有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矛盾还主要产生于各社会阶级和集团间的关系上,那末,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提到首位的矛盾是这样的矛盾:它们的解决是同一切阶层的居民都利害相关的。
    文章说: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最有效地利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一切资源来最迅速地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福利。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苏维埃社会的各个群体间——工人、集体农民和职员间不可能发生对抗,但是新任务、新要求和旧的工作方式方法之间可能经常产生矛盾。在居民的各个群体中间可能出现革新者和个别的保守者,而事实上也的确出现了。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冲突是局部的、暂时性的冲突,它同总的社会对抗没有关系。不懂得这一点,就意味着把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夸大成全面的现象,像杜金采夫一类的某些作家就是这样。
    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群体间以及整个社会同某些社会成员间所存在着的冲突,是新的和旧的、前进的和落后的、生长着的和垂死的事物之间的普遍矛盾的反映。全部问题在于:所有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是对抗性的,因此,人们关系中的个别冲突不会发展成基本社会力量之间、即社会各阶级之间、各群体之间的全面冲突。
    文章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对立面的“斗争’’不表现在各阶级及其政党的冲突上,而表现在先进的、生长的、有生气的和上升的事物同一切过时的和代表昨天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竞赛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