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美国‘封港’事件落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8

    美国西部港口的劳资双方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协议。至此,举世瞩目的这场罕见的美国劳资纠纷落下帷幕。美国政府、商家和从事对美贸易的外国商家,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
    负责调解这场劳资纠纷的首席联邦调解员彼得·赫特根在旧金山兴奋地向媒体宣布这一消息时,高度赞扬劳资双方在谈判中“显示了政治家的气魄”。美国总统布什也对协议的达成表示祝贺。
    劳资双方皆大欢喜
    这次劳资纠纷的一方是代表美西港口资方的太平洋海运协会,另一方则是代表一万多名美西港口工人的国际码头和仓库装卸工人联盟。从当地媒体报道和参与谈判官员的吹风情况看来,达成协议的双方都作出巨大让步,由于最终的合同顾及了双方利益,劳资双方应该是皆大欢喜。
    早就有“蓝领中的白领”之称的码头工人是大赢家,他们本来就不低的薪金和劳保待遇将在今后6年里大幅提高。美西码头工人目前的年薪高达6万至15万美元,一个工人每小时的起薪是27美元,新合同规定这个底薪将在6年内提高到每小时30美元。除了加薪外,资方还承诺将码头工人的退休金提高50%,最高退休金可达6·3万美元!如此一来,美国码头工人真的是成为工薪阶层中的“贵族”了。
    目前,美西港口有一批从事货运信息文字输入和货柜跟踪工作的文职工人,其中1600人是工会会员,他们工作效率很低,但工资却是港口工人中最高的,平均年薪为11·8万美元。港口方面一直希望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货运信息处理和货柜跟踪的速度和效率,但这必然会导致他们中许多人失业,因而遭到工会的极力反对。一个月来,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港口方面作出让步,同意只裁减600—700名货物信息员,同时承诺所有被裁减的工会会员将不会失业,而享有终身就业保障。资方还承诺,将来如果引进先进技术,资方将不再采取“先斩后奏”的做法,而是事先与工会进行磋商。
    在船运公司方面,其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消除了劳方对使用先进码头货物处理技术的反对,未来港口有望加快货物装卸作业进度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西岸码头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分析家认为,美西港口劳资双方将新的劳动合同有效期确定为6年,这也是码头工会方面的一个让步,过去的合同有效期通常是3年。由于合同期提高了一倍,船运公司和码头业主将不用老是担心合同到期后再度出现劳资对抗了。合同期的延长对资方是有利的,将确保港口作业的稳定。
    多方因素促成协议
    美西码头双方最后能达成协议,是双方作出巨大让步的结果,因为它们都明白,除了相互妥协,别无选择。而迫使他们妥协的最主要因素是联邦政府的行政压力,还有联邦调解员的斡旋、美国会中期选举后的政治形势变化及美国最大工会组织劳联—产联的介入,也都对促成协议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0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援引1947年的塔夫脱—哈特利法案,要求联邦法院在9日下令美西港口复工,双方遵守一个为期80天的“冷却期”,恢复谈判。根据这个法案,如果劳资双方在这80天内依然无法达成协议,那么美国会或者联邦法院将会把一项劳动合同强加给美西港口劳资双方。乔治敦大学劳资关系专家道格拉斯·麦卡比教授说,显然,一个强制执行的合同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大家都希望避免出现这个最糟的结局。
    另外两起事件也推动了美西港口劳资双方达成协议:一是本月初美国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取胜,导致工会方面在华盛顿的权力基地被削减,码头工会方面清楚地认识到偏向资方的共和党政府自然不会让工会得到太多的好处。另一事件则是美司法部拒绝就船运公司提出的有关码头工会在港口重新开放后继续“消极怠工”的指控。司法部借此向资方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不要指望政府进一步卷入这场纠纷,资方应主动去化解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联邦调解员和劳联—产联的官员也对谈判的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联邦调解员赫特根很早就介入谈判,熟悉双方底线,他居中调停,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正是他向谈判双方摆明了美国会或法院届时将不得不强加一个合同给双方的事实,才说服双方作出让步。
    另外,工会方面后来邀请参与谈判的劳联—产联的首席财务官、老牌谈判员理查德·特鲁姆卡在谈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国际码头和仓库装卸工人联盟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工会组织,虽然在1988年加入了劳联—产联,但与其保持着很大距离。面临港口资方的强硬态度,该联盟不得不向劳联—产联求助。特鲁姆卡一方面劝说码头工会不要背上拒绝技术进步的罪名,码头工人应该能够学会适应电子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劳联—产联这个势力巨大的工会组织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也缓和了资方强硬立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