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听北约高官谈东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8

    22日,北约峰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落下帷幕,中东欧七个候选国如愿以偿地领到了入盟“邀请”,北约即将实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东扩。会后,本报记者走进戒备森严的北约总部——
    经过一年多精心准备的北约峰会在美丽的捷克首都布拉格落下帷幕,中东欧七个候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如愿以偿地领到了北约发出的入盟“邀请”,北约即将实现半个世纪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东扩。按照计划,这些“新宠”将在2004年的北约峰会上被“引入正室”,正式加盟。
    在这次“膨胀式”的扩大之后,北约“疆域”的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这次东扩对北约的意义和对他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将是深远的。
    峰会结束后,记者再次走进戒备森严的北约总部和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向北约高级官员和北约研究专家讨教,听他们谈新一轮的北约东扩。
    ‘政治意义’超过‘军事意义’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高级顾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校和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欧洲安全问题研究员马克·霍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北约此次扩大意义非凡,影响不可低估,但遇到的“麻烦事”也不少。
    他俩均认为,虽然这次东扩给北约拓展了安全空间,其军事意义不可低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政治意义。霍本说,欧洲历史不啻是大国之间的战争史,从久远的罗马时代到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战火在“不停”地燃烧。欧洲大陆是由诸多民族国家组成的,由战争造成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隔阂都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冷战期间,虽然没有战火,但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势不两立,把欧洲实际上分成了“一个大陆上的两块大陆”。冷战结束,特别是此次东扩后,中东欧国家将进一步融入西方,冷战时期人们心理上的那道界线消失了。
    霍本说,对那些被邀请入盟的国家而言,此次扩大使它们结束了“骑墙”的历史。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明显收缩,甚至在一些国家已经名存实亡。这些中东欧国家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它们一直在“骑墙”过程中寻找宗主。被邀请入盟后,这些国家将结束这种“没有身份”的历史,在政治上和社会心理上融入西方,从此就有了“归属感”。另一方面,东扩后,这些国家的武器走私、贸易走私和毒品走私将受到遏制,同时这些国家也不得不进行安全方面的改革,以达到北约要求的标准。这无疑将使中东欧地区更加稳定。
    上校先生指出,从军事角度讲,这些国家具备的军事力量有限,如斯洛伐克军队才有3万多人,况且装备和人员素质与北约成员国相比都有巨大差距。所以,他认为,这些国家在军事上对北约的贡献“十分有限”。即使这些国家在国防上大幅增加投入,在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以及安全观念上都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变,它们也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来和北约“齐肩”。
    战略重心东移
    随着这七个国家正式加入北约和北约势力范围的扩展,北约的战略重心将发生变化,从目前的西欧向东转移。
    霍本说,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东扩后,北约的东部边界将向东拓展,边界所在的地方应当是重点防务区域。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力的下降,俄罗斯在中东欧的影响力远不如从前。俄罗斯近年来不断调整和北约的关系以及本国的中东欧战略。他认为,目前莫斯科已经放弃了“中东欧是其势力范围”的思维。美国总统布什也多次讲到,中东欧地区不能存在“灰色区域”,或所谓的“缓冲地区”,北约要与俄罗斯拥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谈到俄罗斯问题,霍本认为,俄罗斯是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地域辽阔的大国。目前北约不可能接受俄罗斯加入。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从文化上讲,俄罗斯与北约存在“很大不同”。欧洲国家更关心的是周边安全,俄罗斯的地域太广,欧洲人目前还不可能对西伯利亚的安全那么关心。但他承认,俄罗斯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加入北约,但可以是北约重要的合作伙伴。俄罗斯与北约加强合作,也将帮助北约从一个“跨大西洋安全组织”转变成为一个“欧亚实体”。
    北约上校认为,虽然中东欧国家的军队规模有限,实力不强,在提高北约军事实力方面“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放到桌子上,让北约使用”,但中东欧国家的战略位置重要,这是这些国家对北约的重要贡献。
    从北约军事机构的改革也同样能看出军事重点的转移。北约现有两个战略指挥部,一个在北约所在地比利时,一个在美国本土的弗吉尼亚州。在布拉格峰会上,北约领导人决定把美国的战略指挥部改造成负责北约协同作战能力的机构,不再拥有军事行动的指挥权,而军事行动由欧洲战略指挥部承担。上校和霍本都认为,这是北约军事重点的转移,从跨大西洋两岸并重转向欧洲偏重。霍本毫不掩饰地说,土耳其拥有强大的军队,一直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在中东欧地区的安全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北约战略调整后,土耳其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桥头堡的作用更加凸显,因为中东欧国家在军事上还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被邀请国面临困境
    北约邀请的七国在参与北约的“加入行动计划”后,一直在吃力地改革,来满足北约制定的高标准。
    在军事上增加投入,一直是北约要求这些国家力保的方面。可是,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又要同时加入欧盟。欧盟对这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总共31个领域)设定的入盟谈判要求,在它们看来也“相当苛刻”。霍本说,这些国家要同时加入北约和欧盟,而欧盟和北约在满足标准上都没有给候选国留下任何通融的空间,这将使这些候选国面临困境,一方面要满足北约,另一方面又要使欧盟满意。“僧多粥少”将是这些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他表示,指望这些国家在军事上增加更多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它们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会成为北约成员中军事力量弱小的国家。
    上校表示,今后几年这些被邀入盟的国家,恐怕也只能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国力有限,要面面俱到,就会捉襟见肘。要摆脱这种困境,需要时间和耐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国家要真正融入西方,还需时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