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亲历莫斯科人质事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31

    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虽然已经结束,但人质被困炼狱般的三天煎熬和解救人质惊心动魄的过程将永远铭记在俄罗斯人的心中。在这期间,本报记者一直在第一线进行采访报道。请看—
    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已经结束。28日俄罗斯全国哀悼日这一天,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梅尔尼科夫街轴承厂文化宫前,用束束鲜花、点点烛光默默悼念在悲剧事件中不幸遇难的亲人、同胞。人质被困炼狱般的三天和解救人质惊心动魄的过程将永远铭记在俄罗斯人的心中……
    惊魂
    23日晚21时左右,在轴承厂文化宫演出厅内,风靡一时的音乐剧《NORD—OST》刚上演到第二幕。突然,一群手持自动步枪、腰缠炸弹的匪徒闯入文化宫大楼,几个身穿迷彩服的蒙面男人和身穿黑袍的女人迅速窜上舞台。起初连音乐剧导演助理马拉特都以为这是导演为剧情精心安排的一幕,直到枪声响起,人们才如梦初醒……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劫持八百多名人质的骇人消息立即传向克里姆林宫,传遍俄罗斯,传遍全世界。
    记者闻讯立即冒雨赶赴离驻地不足两公里的出事地点。只见身着防弹衣、手持武器的警察已开始封锁通往文化宫的各个路口,在出事大楼附近布置了好几道岗哨。相隔一百多米远的文化宫灯火通明,却不见人影。据说从大楼内已逃出数名人质。一位名叫奥列夫金娜的女演员惊魂未定,用发颤的声音对记者说,恐怖分子冲进演出厅后,朝墙朝天开枪,命令在场的所有人听从他们的指挥,否则就要被枪杀。她当时在三楼,乘混乱之际,用撕破的窗帘结成绳子从窗户爬出才得以逃生。
    各国记者纷至沓来,纷纷抢占有利位置。午夜,紧急增援部队陆续到位,装甲车、消防车等也开进现场,特种部队还封锁了附近的街区。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多为附近的居民和人质的亲属。他们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悲痛得失声痛哭。
    24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老太太手提两大包生活用品,在阴冷的雨中步履蹒跚地走向守卫在楼前的警察,她是要进楼去换回自己的儿子;25日,上百名被扣人质的家属和一群大学生打着标语横幅,愤怒声讨恐怖分子的滔天罪行,请求总统和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救出人质。获释后躺在医院里的奥莉加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是一场噩梦!”
    难题
    这次人质事件是对俄罗斯当局和人民的严峻考验,也是普京总统上任以来碰到的最棘手的难题。匪徒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俄政府立刻从车臣全部撤军,在这个关系到国家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俄政府又怎能作出丝毫让步?!
    事发后,由总统办公厅、莫斯科市政府、联邦安全局、内务部等有关负责人组成临时作战指挥部,地点就设在离文化宫仅几步之遥的一栋楼里。在反恐领域享有盛誉的阿尔法小组也急速赶到现场待命。普京总统当夜作出指示,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人质的安全,但俄罗斯“决不会屈从挑衅”。
    25日傍晚,记者在现场看到,特种部队已在文化宫大楼外数百米处增加了多道警戒线,全副武装的特种兵严密把守在各路口。记者凭证件可以进入到第一道防线处。附近街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几十辆大轿车。飘着雪花的灰暗天空更增加了紧张沉闷的气氛。俄政府和社会各界两天两夜付出的艰苦努力,只解救了十多名人质,从整个危机态势来看,强攻已在所难免。
    解救
    26日6时许,清脆的枪声划破尚未破晓的夜空。记者冒雪立即奔赴现场,发现在离文化宫约100米和300米远的地方,特种部队布置了两道特别警戒线。记者被隔在第二道警戒线外。部署在大楼周围的特种部队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从大楼内传出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阿尔法小组的战士迅速占领并控制了大楼。楼内的战斗只持续了数十分钟。然后,50多辆救护车、两辆装有拆弹机器人的卡车以及救援车队驶入大楼前的空地。阿尔法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了50多名匪徒,解救了750多名人质。
    解救行动结束后的当晚,普京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指出,解救人质行动证明了俄罗斯是不会屈服的。
    普京总统要求政府各部门总结人质事件的经验教训,他重申,俄罗斯不会与恐怖分子做交易,也不会在任何讹诈面前却步。“一切都结束了,一切也刚刚开始”,正像一名获救的俄罗斯青年所说,“我们有信心,因为他们(恐怖分子)毕竟没有未来”。未来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摄影 张维革)
    
    各路记者不停地与总部联系
    
    特种部队士兵严阵以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