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日报文章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海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30

    【《日本工业新闻》10月18日文章】题: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作者 日本贸易振兴会海外调查部阿部宏忠)
    原文提要 近几年,中国一些实力迅速增强的企业实现了进军海外的目标。中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制定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战略”,鼓励企业进军海外。
    家电企业充当主力军
    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状况是,截至2002年6月底,已批准企业6758家,投资总额将近100亿美元。中国企业的投资对象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吸纳的海外直接投资状况是,截至2002年6月底,外资企业有40·5万家,投资总额高达4198亿美元(执行金额),名列发展中国家榜首。可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还刚刚起步。
    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来看,过去大多是贸易公司的对外投资,现在主要是生产加工型企业。
    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过去主要是服装、杂货等轻工产品,以及从电风扇到黑白电视的家电产品,出口到南亚、非洲、中东和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的优势是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低价商品。
    从90年代中期起,中国企业开始向北美和亚洲出口白色家电和摩托车等产品,有的企业在海外兴建组装工厂,直接向当地市场供应产品。例如,海尔集团在美国生产销售小型电冰箱和葡萄酒冰柜,格力电器公司在巴西生产销售空调,大幅扩大了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满足于国内市场,而进军海外市场呢?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理由不尽相同。以家电企业为例,电视机、冰箱和空调等体积大和重量大的家电产品,在出口时需要负担昂贵的长途运输费,而在海外生产大有益处,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有的中国企业从战略高度上看待进军海外市场。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上海华源集团2001年在墨西哥建了棉纺织厂,海尔集团2000年在美国建了工厂。关于海尔集团进军美国的理由,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健列举了四点:打造国际品牌;赢得更多的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适时了解美国市场动向并采取对策;生产销售“美国制造”的海尔产品旨在实现产品本土化,有利于消费者产生好感,反过来促进国内的销售。
    有效利用国内外市场
    “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上,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呼吁中国企业积极进军海外。
    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十分关注。进军海外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扩大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加强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已被正式列入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走出去”战略中。
    关于对外投资的目的,中国政府认为可以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可以说,这是一项实现进军和开辟海外消费市场(出口主导型),以及合作开发和进口中国缺乏的稀有资源(资源开发型)的战略。中国力争通过实施这项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中国政府制定了扩大对外投资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在2005年底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提高到10比1;中长期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培育出50家大型跨国企业、500家中型跨国企业、5000家小型跨国企业,争取有50个企业跻身“世界500强”。顺便提一下,2002年已有11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在中国政府鼓励对外投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有关机构对中国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人才短缺等企业自身的问题之外,大多数被调查企业回答说,融资和审批等政府相关体制不完善。
    中国政府在促进对外投资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现在还不能说满足了企业的要求。例如在审批手续方面,至少要经过5个以上部委的批准。据说,一个项目的审批时间一般需要4至6个月,长的需要一两年时间。因此,有的企业怕贻误商机,甚至铤而走险。由此看来,在促进中国企业进军海外上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似乎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海外尚需时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