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本缺乏能源安全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30

    日本学者认为,美国具有非常明确的能源安全战略,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实行了能源来源多样化战略,而日本的能源供应过于依赖中东,能源结构极为脆弱。日本应该更积极地参与俄罗斯油田的开发,加强能源安全
    【日本《世界周报》10月22日一期文章】题:日本能源政策缺乏战略(作者 大阪商业大学综合经营系教授中津孝司)
    伊拉克问题形势严峻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增产是分别导致油价上涨和下跌的主要因素,两个因素继续交错在一起,并决定着全球市场油价。石油消费国与其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产油国谈判,不如把重点放在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对话上。
    美俄都盯着伊拉克原油
    实际上,美国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伊拉克大大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在情理之中,但美国从沙特的石油进口量也减少了。美国为填补这些空缺,大幅度增加了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墨西哥和加纳的石油进口量。在不久的将来,墨西哥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可能超过沙特。这可以解释为美国在分散能源领域的风险。由于担心资产被冻结,沙特的投资者开始从美国撤回资金,美国与沙特的双边关系可能会继续恶化。
    美国能源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一方面批评欧佩克产油国维持高油价的政策,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与俄罗斯共同开发并从俄进口原油的中期战略。不过,真正实现这一方针尚需时日,目前美国将采取从周边产油国进口原油的策略。由此可见,美国正在描绘一个非常明确的能源安全战略。
    美国如果攻打伊拉克,油价必然上升。但同时如果攻打伊拉克顺利,萨达姆政权垮台,油价又势必下跌。战争结束后,美军肯定要驻留伊拉克,顶替萨达姆的政权必然为美国政府的意图所左右,而俄罗斯最大的卢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油田拥有权益,可以想像,战争结束后美俄两国将共同管理伊拉克油田。在这点上,美俄两国的想法是一致的。俄罗斯表面上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但实际上是赞成的,因为美俄合作将缩短开发伊拉克油田的时间。
    欧洲能源来源多样化
    德国实行的是能源来源多样化战略。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能源报告中200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尽管德国和日本一样,原油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但是德国对欧佩克产油国的依赖程度只有两成多。当然其中要考虑到德国接近产油国俄罗斯以及北海油田这些因素。因此,德国基本上不受欧佩克产油国的影响。
    不仅仅是德国,整个欧洲对欧佩克国家的依赖程度都比日本低。意大利已经表明将把原油进口地区从中东向俄罗斯转移,同时还提出扩大从俄罗斯及北非的天然气进口,推进能源来源多样化的政策。
    反观日本,在原油价格走高的形势下,能源供应依赖中东产油国的能源体制丝毫未见改变。
    根据2000年度的数字,日本石油进口总量为2·5460亿吨,对中东的依赖程度高达87·1%。这样的能源结构极为脆弱。的确,日本一直在推进节能和寻求替代性能源,但能源总需求的一半还是依赖石油,而且对中东的依赖程度丝毫没有降低。
    日本应参与俄油田开发
    对于日本来说,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俄罗斯萨哈林岛、东西伯利亚以及东西伯利亚海域油田的开发。为了确保海运安全,俄罗斯恐怕不会把北方四岛还给日本。不过,与返还领土相比,加强能源安全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日朝邦交正常化将只是时间问题。普京政府正在迫使北朝鲜改变现行体制。俄罗斯萨哈林岛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要输送到韩国,就需要北朝鲜实行开放政策,俄罗斯会利用油气管道通过北朝鲜的过路费为诱饵,促使北朝鲜转换体制。
    如果日本袖手旁观,萨哈林岛的石油天然气将流往美国、中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首先应该对此加以注意。东西伯利亚以及东西伯利亚海域油田的开发即将开始,俄罗斯方面也积极邀请日本参与油田开发。俄罗斯是非欧佩克产油国,又是日本的邻国,如果放弃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将有损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加强亚洲能源安全应该以建立本国能源安全战略为出发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只能将石油供应链向非欧佩克产油国转移。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