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神州游客唱好香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29

    在“黄金周”访港的内地游客,已付钱货品和手机遗忘在商店可以取回,售货员拾遗不昧的表现令人感动,他们投书港沪报刊大加赞扬,认为诚实民风值得学习
    【香港《亚洲周刊》10月21日一期文章】题:神州游客唱好香港(作者 江迅)
    一封感谢信一个故事
    上海人陈德良在香港铜锣湾崇光(SOGO)百货公司为女儿购买一瓶名牌粉底霜,一时疏忽,付了钱却忘了拿,晚上回到酒店才发觉。他想这瓶花了230港元买的粉底霜,不去要回来心不甘,于是立即乘地铁赶回去。一路上他想好了如何向售货员理论。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来到柜台时,那位售货员小姐先认出了他,热情向他招呼,告诉他当时她追到商场门口,无奈他已消失在人海之中,只好等他回来取,边说边将包装好的那瓶粉底霜交到他手中。陈德良十分感动,连声感谢。
    回到上海,他写了一封信,寄给香港传媒,他又给崇光百货公司总经理写了一封感谢信。没想到公司总经理给他回了信,还附上名片。陈说:“这位老总认为我的感谢是对他们员工的一个鼓励。”总经理在回信中说:“(你的来信)能令每一位员工感受到发挥崇光‘优越服务’精神的鼓舞,由此能增强顾客对我们的信心。”陈德良说:“我想,崇光的生意做得好,奥秘也许就在于此。”
    据香港政府入境处披露的数字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透过“香港游”访港的中国大陆游客有四万多人,虽然比今年5月长假少了三成,但与去年国庆长假期相比,则上升了三成。入境处数字没有将中国大陆商务旅客和持双程证到香港人士计算在内。若以每人平均消费4500港元计,即为香港带来1·8亿港元进账,刺激了香港原本疲弱的消费。据香港旅游业议会表示,国庆“黄金周”期间,游客投诉大减,包括旅游发展局在内,仅接到11宗投诉,问题已全部解决。
    寻回手机不须酬谢
    上海游客丁建平早晨起来找手机,发现手机不见了,心急如焚。他拨通了自己手机的号码,电话铃声响了半天,电话那头轻轻传来声音:“喂。”丁为此精神一振,连忙问:“请问,这个手机在哪里?”对方是个女的,先是一口广东话,后来改用生硬的普通话说道:“你的手机在皮衣店。”
    这一提醒,丁建平想起来了。昨天,他路过新世界皮衣店,见店里正在大减价,原本卖4000多港元的皮衣,降到500多,于是走进店里。他试穿了几件,但因尺码不合身,结果没有买。可能是在脱换衣服时,不小心将手机滑落在皮衣堆里了。
    两年前在上海时,他太太调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店长,公司给她配备了一部手机。没过三个月,手机不见了,全家人为此感到不安。后来也是采取打电话的方式找到了手机。但对方说,手机是拾到的,保管也是很麻烦的。丁说:“这意思明摆着要我们酬谢。我们也认为这很应该。于是就答应给他200元(人民币),这才拿回了手机。”丁又说:“如今我不知道香港人会如何处理此事。当时我想好了,在她们店里再买一样东西,要不就拿点钱来酬谢。”
    丁建平是在半小时后赶到皮衣店的,那店只有4个女店员。丁说:“原以为她们会和我来一番‘讨价还价’,但什么也没发生。我没想到如此迅速而又简单地解决了。她们根本没有乘机敲我‘竹杠’,甚至没要我‘验明正身’。我谢谢她们时,她们却说‘没关系’,这倒叫我感到有点忐忑不安。”
    港大教师热心解疑难
    上海大学生张杰,想看看香港的大学与上海的大学有什么区别。于是,一天下午来到香港大学,他满山坡转悠,路过校园的快餐店、咖啡店、书店、银行,在一幢名为许爱周楼停下,或许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老师。走到地理系,看到几个办公室的门上都写着老师的名字,于是他便挑了一位姓Zhang的老师的办公室,敲了门,老师开了门,见到他开始有点惊讶,以为他是刚来的新生,要打听什么。经一番解释,老师马上让他坐下来与他聊了起来。张杰知道了这位老师叫章典,从英国留学后选择在香港大学任教,原来也在大陆读过书,与张杰的校长还是同学。章老师详细地对张杰介绍了学校的课程、教学、老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
    傍晚时分,张杰想,如果在上海,学生都去吃饭了,老师也回家休息了,章老师为什么还留在学校呢?章典说习惯了,因为有很多学生随时会来与老师聊天、交流,提问题,所以一般很晚才回家。章老师说,他也很愿意与学生交流,学生有创新的思维能为他教学提供新的内容。虽然老师上的课不多,但师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很多。张杰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老师的办公室有那么多的椅子和书籍,这样才有学术氛围,师生的感情才能融洽。”
    为了更详细介绍,章老师请来系里另一位老师,是专门对外宣传的,能详细回答他的问题。就这样他们聊了很久。回到上海,张杰与朋友说起香港游,就说香港大学,说香港大学的老师,他说:“我并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媒体,我只是一个外来的好奇的学生,而两位老师却这么热情地接待我。这就是香港大学的老师,这就是香港大学,这就是香港。”张杰将自己的感受撰写成文,寄给上海的媒体。
    这些到过香港的中国大陆游客,把自己在香港遇到的、见到的、听到的告诉他们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又转述给他们的朋友,“魅力香港”就这么流传开了。可见,在国际大都市,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正如香港媒体专栏作家思怡在其专栏《他山之玉》上所说:“‘黄金周’中各方面良好表现带来的长远效益,要比‘一次性’宰客多赚的钱多得多。只要不断提高香港旅游服务的‘黄金成色’,就不愁内地客不来,也不愁他们不大把地花钱。关键是香港得珍惜自身的黄金本色。”
    图片说明
    
    ①内地游客欣赏香港美景
    
    ②内地旅行团抵达红石勘火车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