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台报社论台湾“兔”如何面对大陆“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7-21

    
    【台湾《联合报》7月18日社论】题:如何面对“中国老虎说”?
    近来“中国老虎说”甚嚣尘上,从台湾内部到国际间都高度关注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动静。台湾应该关心处于此一局势中的生存发展之道,总不能一方面大声应和“中国老虎说”,另一方面索性以“兔子”自命。
    “中国老虎说”,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大陆经济势力快速扩张的现象,二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大陆经济力量快速扩张,已是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在美国经济复苏尚不明朗、亚洲国家亦深受牵连的情势中,唯有中国大陆维持着稳定成长的局面,且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而受到国际瞩目,连美国作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也为之动摇。
    中国大陆经济力量崛起,已经不只是一个“亚洲现象”。西方国家担心“黄祸”由来已久。美国关心其自身在泛太平洋地区的经济领导地位,对中国大陆自是深具戒心,对“东盟+1”或“东盟+3”架构的浮现,尤其忌惮。
    台湾因为政治和经济情势的双重变化,政府向国人强调“中国威胁论”更是蔚为风气。从前总统李登辉斥责台商投资大陆“不要哭哭啼啼回来”,到晶圆政策担心台湾领先地位遭大陆取代,乃至吕秀莲副总统近来屡屡宣传“中国老虎说”,都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但是,台湾民众赴大陆却出现移民热潮,如今不但估计在大陆台商已高达50万人,连朝野党派产官学界人士赴大陆亦络绎不绝。如果民主国家以民意为依归,那么,政府的“中国老虎说”莫非出现了什么盲点?
    政府的“中国老虎说”与民众认知不尽相同,关键问题在于,政府极力强调中国威胁,对于大陆经济崛起的事实却出现矛盾的评估;既视之为“老虎”,又不时释放“中国即将崩溃”的讯息。政府在主观意愿上不乐见大陆经济崛起的现象,以致对客观事实出现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解读。
    政府如果愿意诚实面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趋势,谨慎布置应对之道,厚植己方利基,寻求两岸互利,则纵然老虎为伴,台湾不必然沦为兔子的命运。吕副总统向中研院院士推销“中国老虎说”时遭到抗议,除了学术场合进行政治说教之不当,很多院士亦直言香港之例比拟不当。香港繁荣多年,相当程度上占大陆市场封闭之利;如今大陆市场开放的程度急起直追,香港早先的相对优势自难维持。相对之下,台湾如果理解市场开放的真义,则人力和其它资源可在两岸流动,而不必然是单行道的“流失”。台湾具有作为国际和中国大陆连结的优势,唯有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才能巩固此一利基。
    台湾唯有更加开放,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充分发挥海陆接口的功能,才能实践全球布局,而免受制于中国大陆的“磁吸”。反过来说,如果因为担心“中国坐大”,反而自我限制国际化的可能,于客观处境上又不能免于与“中国老虎”为邻,则如何能脱离自怨自艾的兔子角色?台湾必须能将本身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化危机为转机”,才是面对“中国老虎说”的积极策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