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回归五年,香港人观念变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30

    【日本《产经新闻》6月29日报道】题:香港人认为“大陆化”没问题(记者福岛香织发自香港)
    “北上族”增加
    香港7月1日将迎来重要的转折点,由行政长官董建华领导的第二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将以高官问责制这一新的政治形态启动。香港将削弱支撑英国统治时期的公务员的权力,由行政长官董建华来控制政治。现在,已经不怎么听得到担心香港“大陆化”和“一国两制”出现危机的声音。回归大陆后的五年,香港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香港统计局公布,在2000年申请与大陆人结婚时所需的“未婚证明”者中,有9·5%是女性,多达1501人。
    现在,香港人对大陆和大陆人的看法发生了巨变。素称“北上族”,到大陆工作、居住和寻找生活伴侣的香港人确实在增加。
    日本贸易振兴会香港事务所提供的数字表明,去年因工作每周前往大陆一次以上的香港人达20·4万人;在广东省深圳等地居住、每天到香港上班的香港人有1·25万人,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1·1倍;从香港去广东省上班的香港人是7200人,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3·2倍。香港与大陆在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上的隔阂正在逐渐消除,这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一情况甚至对意识上的隔阂产生了影响。
    选择“大陆化”
    那么,是香港“大陆化”呢,还是大陆“香港化”呢?在回归大陆前,学者和媒体纷纷讨论这个问题。但在5年后的今天,香港“大陆化”无疑超过了大陆“香港化”。
    在回归大陆之时,有人说什么大陆离不开香港。现在,这种观点不攻自破,失业率高达7·4%的香港,经济已经完全依赖大陆的牵引力。
    香港某报刊在某一天登了53个招工广告,其中43个提出了语言条件,23个要求会讲英语和普通话。
    如今,香港人不怎么发牢骚了。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了一次电话调查,关于对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看法,约51%的被调查者回答“一般”,约22%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满”,约18%的被调查者回答“满意”。也许被调查者的态度是,只要保住香港“经济自由度世界第一”的地位就行了。香港人是经济第一主义者,为了分得大陆经济的“蛋糕”,他们选择了“大陆化”。
    最近,在香港美不胜收的夜景中,可以看到广东省大家电厂家TCL集团华丽的霓虹灯广告。现在,一方面跨国公司把业务由香港转移到大陆,另一方面大陆企业在香港扩大影响。香港企业以优于香港人的高薪聘请大陆人才也不稀奇。香港股市向大陆个人投资者开放的日子不会遥远。
    善于随机应变的香港人一面观察以大陆为中心不断变化的“经济地图”,一面在回归后的5年里迈向了“大陆化”。然而,实现了“大陆化”的香港能够继续保持自己在大陆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吗?
    盼经济复苏
    【《香港经济日报》6月29日文章】题:复苏经济——衡量政府首要指标
    昨日有机构的调查显示,港人对中央处理香港事务感到满意的人数,由1997年的两成半,增加到现在的近六成。
    1997年前,港人最忧虑的是,中央政府会否侵蚀香港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这几年市民看到,中央政府至今并无明显干预香港事务的例子,即使港府请人大释法,大部分市民亦认为符合香港利益,所以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有大幅上升。
    反之,市民对港府的满意度,则持续下滑,相信主要是不满港府不能搞好香港经济。平心而论,香港经济不佳,不能全把责任算在政府头上。这里有两个主要因素:其一,香港1997年时,楼市、股市等资产泡沫已吹得太大,所以楼市、股市等资产向下调整,是迟早之事,只是金融风暴造成急挫而已。
    其二,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化和内地各省市的开放市场竞争,香港成本过高、企业外移等挑战,迫使香港作大幅度的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市民就要承受减薪、失业、工作压力大增等痛苦。
    回归五年,时至今日,政府回到基本,集中火力专注发展金融、物流和旅游。政府花了多年的实验,才明白这些行业可推动香港经济走向转型。但如何加强这些行业优势,带领港人走出经济困境呢?总的而言,第二届特区政府新团队的首务,是复苏经济。经济能否复苏,将是衡量他们表现的最重要指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