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鬼城”拉姆安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4-29

    从拉姆安拉回耶路撒冷就像去天堂一样,这不是因为耶路撒冷本身非同一般,而是拉姆安拉变化太大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4月16日报道】鬼城拉姆安拉(记者艾哈迈德·巴代里发自耶路撒冷)
    决定离开拉姆安拉后,回耶路撒冷就像去天堂一样,这不是因为耶路撒冷本身非同一般,而是拉姆安拉变化太大。
    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部所在地和巴勒斯坦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拉姆安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中心。而今,这是一座惨遭蹂躏、除了以色列坦克的隆隆声听不到其他声音的空城。这里也成了记者们的禁区。
    过去,每当以色列军队进占拉姆安拉城区时,大批记者就会直奔新闻而去,而且要一直呆到以色列士兵撤离为止。而这次,入侵开始于3月29日,到4月2日,这座城市却被宣布为封闭的军事区。所有外国人,包括记者都禁止入内。
    有些新闻报道小组回到在耶路撒冷的总部,但是有些想坚守岗位。我们留了下来,尽管知道有可能丧命。
    在这一地区工作的记者一般都面临着很大的危险,然而这次不同,大家都互相照应。
    有一次,一名以色列士兵未加警告就向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装甲车开枪。当时是夜间。枪响后,车里的人打开了灯,并举起了手。15秒后,那名士兵又开枪了。
    装甲车坏了,车里的人也以为他们死定了。好在事端最终化解。
    还有一次,一大群记者越过重重障碍,来到遭以军围困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官邸。我们觉得,可以试着闯一闯,因为美国和平特使安东尼·津尼将军正与阿拉法特进行自围困以来的首次会谈。
    可是仍然不行。把守的以色列士兵开始向记者发射橡皮子弹和投掷眩晕手榴弹,而且还是未加警告。没人受伤,但我们吓坏了。
    以军有时会变换手段。装甲车是目前惟一较为安全的交通工具。因此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装甲车被以军护送到城外后,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把他们的通行证没收了。把车赶走了意味着把报道小组也赶走了。这被看作是一条未言明的信息,即如果他们回来,就几乎肯定会被驱逐。
    以方还以一封信向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施压,说他们进入了某个封闭的军事区,因而违反了规定。
    在拉姆安拉市中心附近,一座名为法农的大楼成了报道这场危机的各新闻机构在这座城市的非正式总部。在近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拉姆安拉都处于宵禁之下。
    法农的办公室是多功能的———工作、吃饭、玩牌、睡觉。有时,我们还能冲澡。这座大楼和城中的其它地方一样,四天来没有一滴水。不能洗澡、不能刮胡子,不能搞卫生。我们喝的是瓶装矿泉水。
    没水的日子是最糟糕的。来水的那天,人们欢呼雀跃。停电倒没什么,因为我们有一台发电机。不过,打电话还是件难事。
    情况在4月8日上午11点钟左右变得更加困难。两辆以军坦克开来,把炮塔对准了法农大楼。大批步兵包围了大楼。我们拿起摄像机,拍摄门外出现的场面。
    四枚子弹朝我射来。我扑到地板上。一名同事开始喊叫,然后我们就听到了爆炸声、楼下的呼喊声和尖叫声。我们全都聚到一间屋子里,等待以军上楼到我们这儿来。
    以军在楼内行动时,把两个阿拉伯卫星站内的工作人员推了出来。家具和一台摄像机摔坏了,我的数字录像带也被拿走了。
    我个人认为,这起事件意味着是离开的时候了。总部同意这个决定。
    我不仅要整日整夜地听坦克的轰鸣声和炮击声,如今又看到我的同事遭受羞辱,我再也无法忍受了。
    不过对这座大楼却有一些美好的记忆。聚在这里的很多人成了朋友。我们一大群人在一起吃饭、喝酒、看新闻、做饭、洗涮,甚至睡觉。我们处在战区,这带给我们的是团结,而不是抢在同行之前报道新闻的气氛。
    我们在处于宵禁之下的拉姆安拉度过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造就了一个由不同国籍的人构成的大家庭,他们带着不同的心态做着同样的工作,即报道拉姆安拉的情况。
    
    宵禁下的拉姆安拉,人们排队领水。(美联社)
    
    坦克向平民开来(美联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