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地拉那长‘高’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3-28

        
    以前到过阿尔巴尼亚的人现在都说,这个山鹰之国的高楼确实多了。首都地拉那的变化最为明显:80年代,地拉那市中心一栋15层的饭店是全城乃至全国的最高建筑,其余都是些外墙没有粉刷的三四层小楼。如今,地拉那一下子长高了,高层商用写字楼、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中国人帮助建成最高建筑
    阿尔巴尼亚的建筑热潮是从90年代初掀起的。为了解决居民住宅和就业等问题,政府放开了建筑业市场,允许国内外建筑商承包工程,建筑业空前活跃起来,几乎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并逐渐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一成以上。
    在这一热潮中,不少人脱颖而出,成为商海中的得意者,拉尼建筑有限公司总裁弗拉迪米尔就是一个。
    弗拉迪米尔以前曾到中国做过生意,拉尼公司成立后,他就将挣的钱作为启动资金,同时申请银行贷款,开始了工程建设。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公司的第一项工程却进展得相当顺利,一栋7层的多功能商用楼很快就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随后,公司开始准备建造第二栋大楼。大楼于1996年破土动工,但因一年后阿尔巴尼亚发生了因假集资引发的社会动乱,工程被迫停了下来,形势好转后才恢复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楼建设过程中,弗拉迪米尔还不远万里聘请了多位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保证了大楼的高质量完成。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栋16层大楼终于在去年建成,成为当时地拉那最高的建筑。由于大楼位置优越,希腊、挪威、伊朗等国的驻阿大使很快都将官邸设在楼里,每月付出不菲的租金。此外,沃达丰等国际大公司也看好这块宝地,在这里设了专卖点和办事处。弗拉迪米尔由此成为有名的建筑商。
    前不久记者曾应邀前去大楼参观,弗拉迪米尔的内弟带我们来到大楼顶层,兴奋地讲了新计划:在顶层建设地拉那第一个旋转酒吧!他说,旋转酒吧在阿国还是新鲜事物,肯定大受欢迎。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在酒吧的下一层,还将装修成一个中餐和意大利餐各半的餐厅,方便各国人士前来用餐。
    移民汇款推动房地产业
    走在地拉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工程,机器的隆隆声、载重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往往是一栋楼房还未建成,旁边又已经开工了,只要有一片空地,都会被建筑商们见缝插针利用起来。
    建房热改变了阿尔巴尼亚许多城市的市容市貌。记者住处所在的新地拉那区原是郊区,1997年时高层楼房还屈指可数。而今,四周仅10层以上的大楼就有近20栋,成为首都新兴的繁华闹市。不过,房子多了也有烦恼:阿尔巴尼亚人盖房不讲究朝向,楼房多东西向,且喜几栋楼密密麻麻地挤成一堆,当地住户倒是满不在乎,可苦了我们这些喜欢阳光的中国人。
    以前经常替建筑商发愁,阿尔巴尼亚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建起如此之多的住房,有谁能承受得起不菲的价格?后来才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建房一样,阿尔巴尼亚房地产业异常火爆。往往大楼还未竣工,房子已全部售罄。
    朋友解释说,以前当地人住房比较紧张,大家都希望改善居住环境,这些年几乎家家都有在国外打工的移民,汇回的外汇正好派上用场。随着房地产热的不断加温,楼价节节攀升,在地拉那市区能买到400美元1平米的住宅已是相当合算。可能是住新房的心情过于急切,有的人家不等大楼施工全部结束,就已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建房方面也不逊色。田野山坡,到处都能看到正在施工或刚刚建成的别墅式小楼。它们大多风格别致,精巧美观。农村人建房比较从容,买好材料,请几个工人,加上众多亲戚朋友帮忙,房子几个月内就可完工,成本也不高,一万多美元足矣。有条件的还要请城里的设计师事先给设计一下呢!(摄影  郭亚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