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不断积蓄巨变动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12-29

    不断积蓄巨变动能
    —台报回顾2001年两岸关系
    
    【台湾《联合报》12月27日文章】题:两岸关系 不断积蓄巨变动能(记者 文现深) 
    大陆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对台湾甚至全球磁吸效应不断增强,两岸经贸、文化、学术、人员和政党交流日益密集 ,但扁政府的两岸政策在这股大潮流下,却失去该有的导引地位和影响力…… 
    中共国台办昨天举行年终记者会,发言人张铭清回顾一年来的两岸关系时直陈,台湾政情发生复杂情况,但是两岸交流交往仍有很大发展,两岸应尽早在“一中”原则下复谈。
    危机末的波澜不惊
    21世纪的第一年,两岸关系在表面平静下,经历好几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潮激荡;最后化险为夷,在平稳中结束,反映两岸在处理敏感问题时,趋于克制和成熟。
    4月1日的中美军机擦撞事件,正落在美国国力如日中天、大陆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交汇点上,只要任何一方企图以对内煽动民粹或霸权主义,捞取政治利益,便可能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对峙,台湾也势必被卷入,幸而各方都能节制,避免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总统布什4月23日敲定对台军售项目,其中允诺售台的八艘传统动力潜舰,更具战略上的重大意义。但中共仍能隐忍,避免和美国摊牌,布什总统也适时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民进党政府当时也收敛一切可能让对岸感觉挑衅的言辞,这才渡过一次考验。
    平静下的暗潮汹涌
    11月,两岸先后取得“入世”资格,这是两岸关系的大事。12月台湾立委选战,中共保持高度关注、但不再公开干预。民进党在选战中大胜,以前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联党,也占领可观的政治板块,在席次和意识形态上,与民进党互为侧翼,两岸执政当局的敌意虽深,对岸也未公开叫阵,民进党和台联党的策略同盟,也暂时没有把统独意识形态问题,提升到“修法、修宪”的行动层次,两岸关系没再出现总统大选时惊涛骇浪,连国际社会都为此松一口气。
    但在选后,民进党对大幅修宪,表现出跃跃欲试,对岸涉台人士已出现提防台湾有关方面以修宪为名、行制宪之实的研判。
    政治后的民间交流
    政治有政治的调,民间有民间的路。两岸政治关系低迷的同时,民间和经贸交流及互动,由早年的粗枝大叶,发展如水银泻地,人潮、钱潮,络绎不绝。
    今年1至10月,台资实际投入大陆金额近24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53亿多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和71%。台湾经济愈不景气,投入大陆找出路的资金愈多。
    11月,中共和东盟共同召开“10加3”会议,主要出于中共的倡议,决定以10年时间,建立大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之一。而台湾被排除在这个体系之外。
    这一年,更多台湾人移居大陆,或投资、或就业、或升学,从过去的只身渡海,到举家迁移;从零零星星,到三五成群。非正式估计,单上海一地,就有三五十万人。
    在这些趋势中,中共呈现的对台战略部署,已从过去的见一步走一步,转向更深沉地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亲情、文化等各面,全方位拉住台湾,今年可以清楚察觉到中共的战略发酵。而台湾作为命运共同体,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无论政府或民间,无论在思想理论、社会共识、政策方针上,是取、是舍?仍旧分歧,提不出坚定有力、并广为各方接受的答案。
    相较之下,大陆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对台湾甚至全球的磁吸效应不断增强,两岸经贸、文化、学术、人员和政党密集交流,台湾的两岸政策在这股大潮流下捉襟见肘,失去一个政府该有的导引地位和影响力,两岸关系在表面的稳定下,正在积蓄着巨变的动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