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胡志明主席的高脚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11-29

    胡志明主席的高脚屋
    中国前驻越南大使 李家忠
    
    近些年来,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增多。中国每年都有数十个正式代表团访问越南,前往旅游观光的中国人更达数十万之多。他们在河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就是参观胡志明主席故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胡主席的高脚屋。
    我任中国驻越南大使期间(1995年12月—2000年7月),曾多次陪同我国重要的代表团前往参观,其中仅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就有11位。每次都是由故居管理处负责人陈曰环亲自出面接待,并担任解说。因此,我已记不清总共听他解说了多少次。但每参观一次,我都被胡志明主席那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和风范所深深打动。
    陈曰环介绍说,现在的越南主席府在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时期曾是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府。1954年抗法战争胜利后,胡志明主席于当年12月住进了主席府。但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胡主席并未住进主席府的大楼,而是把当年法国电工居住的三间平房打扫干净,分别作为办公室、卧室和餐厅。
    直到1958年5月17日,胡主席才搬进主席府庭院内一栋新建的高脚屋。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外型与1945年8月革命前胡主席在宣光省根据地所住的傣族高脚屋十分相像。楼下四周没有墙壁,只有几根木柱支撑,中间放有一张长桌,周围有12把木椅,是党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楼上两个房间分别为胡主席的办公室和卧室,每间的面积都不足10平方米。
    办公室内有一张小办公桌和一把藤椅,没有沙发。任何尊贵的客人同胡主席商谈工作,都一起席地而坐。屋内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书刊,其中有20世纪60年代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学习》杂志和中国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书架上还有一台旧打字机,胡主席就是用这台打字机亲自打出书信和为报刊撰写文章。
    卧室内只有一张木板床,上面铺着凉席,摆着枕头和白布被单。枕头旁有一把葵叶扇,是中国首任驻越南大使罗贵波送给胡主席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暖水瓶和一个小闹钟,都是中国产品。
    这就是高脚屋内的全部设施,甚至连卫生间和自来水都没有,更不用说厨房和餐厅了。胡主席每天都要从高脚屋走到当年法国电工的平房内用餐。衣柜也仍然放在平房内,里面只有一套黑色毛呢制服、一套棉衣、一双用汽车轮胎制底的“抗战鞋”、一双木拖鞋和几件越南农民常穿的棕色无领布衫。
    胡主席日常的穿着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接待外宾时,也只穿一套浅黄色咔叽布中山装。时间久了,中山装的领口和袖口已经磨破。工作人员建议给胡主席换一套新的,胡主席则说:“如果我们的同胞都能穿上这样的衣服,那就太好了。我为什么还要更换一套新的呢?”
    胡志明主席身为越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却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室子女,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这样,胡主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在国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去参观胡主席故居。
    为了保护这座革命文物,越南政府在高脚屋外围修建了一座铁制阶梯,参观者从铁梯上也可以看清高脚屋内的一切。只有重要的外国代表团,才获准穿上布制套靴,登上高脚屋的楼梯,进入胡主席的办公室和卧室。
    1994年12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胡主席的高脚屋后,在留言簿上题写了十个大字:“革命的一生,廉洁的楷模”。
    199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庆红同志率中共代表团访越期间,参观了胡主席的高脚屋,我也陪同前往。负责人陈曰环说,他们每年都接待大量中国代表团和各方面中国客人,却一直没有机会访问中国,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曾庆红同志当即表示欢迎陈曰环率故居管理处工作人员访华。1999年10月,应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邀请,陈曰环率团访问了中国。越方表示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发展毛主席和胡主席亲手培育的中越友谊作出贡献。 
    前面提到,我曾陪同中国代表团多次参观过胡主席的高脚屋。但受代表团活动日程的限制,每次参观大体都只在40分钟左右。为了更多地了解胡主席在主席府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曾向陈曰环同志表示,可否为我一个人单独安排一段较为宽松的时间,请他向我作一次更详尽、更充分的介绍。陈曰环同志一口答应,并让我提出具体时间。但由于各种工作缠身,直到去年7月离任回国,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