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蛙鸣·小树·野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11-29

    蛙鸣·小树·野鸭
    硝烟背后的阿富汗
    本报前阿富汗特派记者 聂云
    
    今年10月中旬,我和新华社另外两名记者一同赶赴阿富汗前线采访。在感受炮火硝烟的同时,我对硝烟背后的阿富汗也产生了兴趣,有些小事令我至今难忘。
    难得蛙鸣悠扬
    阿富汗北方重镇胡加尔巴霍金。10月26日早上,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走出“下榻”的新闻大院,漫步来到附近的大桥上。忽然,一阵悦耳的蛙鸣声由远而近,传入我的耳中。这是一个干旱极为严重的国家,连草都很难长,哪来的青蛙呢?
    仔细一看,原来河边有一块水田,蛙鸣就是从那里传来的。在听惯了炮声的阿富汗,几声蛙鸣使我暂时忘掉了战争,体验到一种难得的恬静……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水田,想看看阿富汗的青蛙与中国的青蛙有何异同。在离水田几米的地方,我停下脚步,开始顺着声音寻找青蛙的踪影。但找了半天,只听蛙鸣声渐渐远去,却始终未见青蛙的踪迹。
    我很想继续往前走,但一想到它们在战争年代所承受的惊吓,想到它们在战火中生存的艰难,还是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小树受到呵护
    举目远望,河边一个个围栏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干什么用的?走近一瞧,发现用木条做成的围栏很大,每个围栏的中央都长着一棵小树。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一个饱受几十年战争蹂躏的国家里,性命难保的阿富汗人,居然还想着关爱树木,特地为小树做了一个个护栏,给幼小的生命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阿富汗人生活十分困难,做饭基本是用树枝当柴火。河边的树被围了起来,明显是在告诉人们:请爱惜树木。
    河边不时有行人走过,包括顽皮的小孩,但没有人去碰那些小树。
    受过战火煎熬的阿富汗人,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当战火熄灭,家园重建时,他们更需要绿荫遮挡酷暑,更需要大树建屋盖房。
    哨卡一线当关
    10月27日上午10时许,我们开始撤向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边界。吉普车一路狂奔,很快就来到了一个路口。猛抬头,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根线拦在土路上,心里觉得纳闷:哪家小孩这么淘气,居然玩到马路上,要是汽车猛的一冲,线一定会绷断。
    我正为这根线担忧的时候,吉普车停了下来。这时,路边低矮的土房里走出一个穿着便服、背挎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阿富汗小伙子。哦,原来这儿是一道哨卡!
    这根线虽然很细,但“威力”却不同一般。见线如见哨卡,任何汽车路过,都得停车接受检查。否则,哨卡的民兵会以手中的枪让你懂得线的意义。
    民兵看了我们的特别通行证,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走到路边的树桩旁,解下细绳,为我们放行。
    小鱼兴师动众
    我们到达边界的时候,狂风大作,喷赤河两边的草木都被吹得低下了头。忽然,渡口边的阿富汗士兵和渡船船员们骚动起来,纷纷登上停在岸边的大渡船。这是一条能够运载两辆俄罗斯载重汽车的大船,我还以为船要载我们过河呢,心里不免激动起来。
    然而,渡船启动后,独自向河心驶去。快到河心时,一名船员忽然操起一个带有网兜的竹竿,向水里伸去。原来他们是要捞鱼。顺着竹竿指的方向看去,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漂浮。船员的竹竿伸向水里,很快就把一个东西捞了起来,船上的人顿时欢呼起来。
    船驶回岸边,一名阿富汗船员拎着一条鱼迈上岸,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从小就生活在苏南鱼米之乡的我,顿时也来了精神,一阵小跑想看个热闹。这好像是一条鳊鱼,但又有点儿不同,头要大一些,重约4两。如果在国内,这条鱼摆在市场里,绝不会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在阿富汗就不同了。阿富汗是个多山国家,河流很少,加之遇上干旱,人们很少能见到鱼,更不用说享受鱼的美味了。
    野鸭险脱厄运
    冒着刺骨的寒风,我们继续在边界等待。土路不时扬起灰尘,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等待之中,我忽然看到一名阿富汗士兵突然举起手中的冲锋枪,飞快地向渡船上冲去。我感到一阵迷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那名士兵来到渡船前部,迅速蹲下身,用枪瞄准前方水域,似乎要进行射击。我急忙向前望去,但什么也没有发现。就在这时,前方水面上飞起两只野鸭。哒哒哒!士兵的冲锋枪响了,野鸭身后约20厘米的水面立即掀起了三个水柱。好险啊,两只野鸭要不是反应快就成枪下鬼了!看来,长年的战争,使这里的动物也得到了锤炼。
    两只野鸭飞走了,飞离了喷赤河,飞过了边界,飞进了邻国塔吉克斯坦的大山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