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百年诺贝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10-29

百年诺贝尔
    【埃菲社总编辑部10月3日电】由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旨在奖励在各个领域对人类事业有杰出贡献者的国际最高荣誉奖项——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它充满争议和指责的100个年头。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因发明炸药而闻名于世。他一生都在为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恐惧而担忧,特别是炸药的威力。这也正是他决定将大部分财产(约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基金,奖励那些对人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者的原因。
    他在遗嘱中说,将其财产投资于可转让债券和保险,将每年所得利息分成5等份。3份必须用于奖励在物理、化学和医学领域有重大发现者;第4份用于奖励杰出的文学家;第5份用于奖励那些对“增进民族间的接近、取消或削减军队以及促进并召开和平大会”有贡献的人或组织。该奖不考虑获奖者的国籍等其他因素,对所有人开放。
    诺贝尔逝世4年后,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布建立诺贝尔基金会的法令。该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及实际管理者。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以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的方式颁发。
    1968年,在瑞典银行建立300周年之际,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决定,该行增设了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奖金数额与其他奖项相同。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首先是提交候选人名单。在来年的2月1日前,相关机构要将候选人名单提交给6个委员会。各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学院成员和大学教授组成。每年10月,委员会要向基金会提交合格候选人的推荐书。当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颁奖典礼。
    诺贝尔奖既可以空缺,也可以在不超过3个人的情况下联合分享。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
    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授予;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授予;和平奖则由挪威议会任命的5人评定委员会颁发。
    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根据诺贝尔本人的意愿在挪威颁发的奖项。因为在该奖创立之初,挪威与瑞典是政治上的联盟。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红十字会创立者、瑞士人邓南特和法国人帕西。
    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的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举行。每逢此时,从诺贝尔逝世的意大利圣雷莫市采摘的成千上万朵鲜花被运抵这里。瑞典国王负责颁奖。当天,还将在奥斯陆市政大厅举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挪威国王将出席。
    每位获奖者都将被授予一张由瑞典艺术家设计的证书、一枚金质奖章和一笔奖金。奖金数额视基金会每年的收入而定。2001年度的奖金数额将是1000万瑞典克朗。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共有将近700名个人和19个组织获得该奖。
    1901年,除上文提到的诺贝尔和平奖由两人分享外,化学奖授予了荷兰人雅各布斯·范托夫;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的威廉·伦琴;医学奖授予德国的埃米尔·冯·贝林;文学奖授予法国诗人普律多姆。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曾出现过停止颁奖和空缺的情况,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2年没有颁发任何诺贝尔奖项,因为诺贝尔各机构在进行合并,而且当时纳粹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面临战争危险。
    而经济学奖是历年来未间断颁奖的唯一奖项。自1969年以来,该奖已经颁发32次,共有46人得奖,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国人,且全部是男性。
    在物理学奖的获奖名单中,可以找到许多杰出人物,如获第一届物理学奖的德国人伦琴、1909年获奖的无线电先驱马可尼、1918年的量子论之父普朗克和1921年的相对论奠基人爱因斯坦等。
    第一届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贝林是血清疗法的发明者。荣获该奖项的著名人物还有:1904年的俄国人巴甫洛夫,他研究了条件反射;1945年发明青霉素的英国人弗莱明;1962年,英国的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以及美国的沃森因确定了DNA的分子结构而同时获奖。
    每年引起最多关注和争议的奖项就是文学奖,很多人认为它的颁发总带有政治或其他利益因素。文学奖至今已颁发93次,共有97位作家获奖(4次为两人分享)。两位作家拒绝受奖,他们是1958年获奖的苏联小说家帕斯捷尔纳克和1964年获奖的法国哲学家萨特。另一项引起争议的奖项是和平奖。由于它本身带有政治因素,因此经常引发指责与争论。历年来引起最大关注的是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时美国的亨利·基辛格与越南的黎德寿同获该奖,但后者拒绝受奖,因为在他的国家还没有实现和平。同样,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并没有给所有获奖者带来欢乐,他们是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佩雷斯和拉宾。与此相反,1992年获和平奖的危地马拉的门楚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誉。除个人获奖外,诺贝尔和平奖还被授予各种国际组织,其中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难民高级专署各中三元。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中,从总共98位获奖者的名字上可以证实,挑选获奖者的角度是多样化的,而且与世界文学巨匠同时获奖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作家。
    由于政治因素和评选团各方利益的介入,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多次变动。牵涉的作家包括阿根廷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等。该奖仅有9次为女作家所得。
    荣获文学奖最多的国家为法国(12次),前三名的另外两个国家分别是美国(9次)和英国(8次)。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法国诗人普律多姆,“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巨大贡献。他的诗作具有微妙的理想主义色彩、完美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心与知奇妙融合的特点”。
    自诺贝尔各奖项首次颁发至今,只有29位女性获奖,而男性却超过650位。这些女性中,10位获得和平奖,9位获得文学奖,6位获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化学奖,另有2位获物理学奖。但在这屈指可数的几位女性中,有一位两次获奖的女科学家让其男同行只能望其项背,她就是居里夫人。
    其实诺贝尔奖的设立源于一位女性。她就是诺贝尔的秘书———贝尔塔·冯·苏特娜男爵。是她将诺贝尔变成了一位和平主义者,并建议他捐出所有的遗产,用于设立和平、文学和科学奖。
    1903年,在诺贝尔奖设立后两年,居里夫人与其丈夫及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共同荣获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因分离出纯镭荣获化学奖,从而成为唯一两次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的人。
    自1905年苏特娜男爵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以来,还有9位女性获得了该奖。其中包括1979年获奖的特里萨修女、1991年获奖的缅甸人昂山素季、1992年的危地马拉人门楚以及1997年获奖的美国人乔迪·威廉斯。她们都是该领域的杰出代表。
    第一位获文学奖的女性是1909年获奖的瑞典小说家拉格洛夫。她的小说《约斯塔·贝林的故事》于192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格雷塔·嘉宝担任主角。1938年,美国小说家赛珍珠获文学奖。她的青年时期是在中国度过的,这段经历被她写进了后来的小说《大地》中。20世纪90年代有三位女作家获得文学奖:1991年的南非小说家戈迪默、1993年的美国小说家莫里森和1996年的波兰诗人申博尔斯卡。
    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领域,女性的身影屈指可数,主导权依然被男性把持。 百年轶事
    诺贝尔奖100年的历程中,发生过许多不寻常的事,以下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
    1900年:诺贝尔基金设立。之所以在诺贝尔逝世4年后才设立该基金,是因为这位发明家的财产遍布整个欧洲,解释诺贝尔遗嘱中的意愿并将其具体化存在各种困难。
    191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学家翻译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并坚持教授孟加拉语以说服诺贝尔委员会的同行。泰戈尔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瑞典文学院首次将文学奖授予已故瑞典诗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成员卡尔弗尔特。
    1943年: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丹麦科学家玻尔受到纳粹追捕。他把保存在自己身边的、分别于1914年和1925年获物理学奖的德国科学家劳厄和夫兰克的奖章一起溶解在酸液中。
    1959年:英国的菲利普·诺埃尔—贝克成为首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遭到指责,因为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向智利军政府教授其自由主义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特里萨修女。她拒绝参加官方的宴会,并将宴会的费用和奖金一起用于慈善事业。挪威民众向其创建的天主教仁爱教会捐资36万挪威克朗。此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萨拉姆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他的女儿说:“在你的考试中不要提到我的理论(宇宙的起源及构成),那样你肯定通不过。”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打破传统,穿着加勒比传统白色服装出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并在翻领上别了一朵黄玫瑰。陪他出席典礼的40位亲友纷纷效法。
    1984年:炸弹威胁导致授予南非图图主教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中断。
    1990年:由于苏联国内的局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戈尔巴乔夫未能出席颁奖典礼。
    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被软禁而不能到会受奖,其丈夫和子女以其名义代为领奖。此外,为庆祝诺贝尔奖颁奖90周年,与会嘉宾众多,颁奖仪式不得不首次更换地点,由原来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移至可容纳五千多人的体育馆。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以表彰他们“为在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和向非种族民主的和平过渡的努力”。曼德拉是黑人,德克勒克是白人,这使得颁奖程序变得复杂。尽管曼德拉是文盲且政治头衔低于德克勒克,但诺贝尔委员会还是在宣读获奖者姓名时将其放在了首位。
    1997年:德国医生米夏埃尔·科赫控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人普鲁西纳发现朊病毒的行为是“科学的剽窃行为”。同时,弗拉基米尔·米诺吉恩要求将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归属于俄罗斯研究员,并就诺贝尔委员会将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的朱棣文等提出质疑。(埃菲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