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斯·艾尔索普报道:美国务院人员过多文牍主义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2-05-29

    【本刊讯】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在3月3日一期内刊载了斯图尔特·艾尔索普的一篇评述,题为《国务院的毛病》,摘要如下:
    国务院出了些什么毛病?
    副国务卿鲍尔的办公室里有一架大而发光的地球。他现在正在考虑把它搬走。
    他说,“我每次看见这个该死的东西就会想到另一个问题。过去世界上通常是有三、四个麻烦地点,现在却有几十个,而且全都联在一起。那个地球真叫我头痛。”
    使鲍尔头痛的东西,也就是国务院的第一个根本性的毛病所在。国务院要完成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许多批评国务院的人(有右派也有左派)寻求容易、简单、包揽一切地解决美国所面临的对外政策问题的办法,事实上是没有这样的解决办法的。
    国务院雇用的14,000美国人大体上都是特别能干的人。……
    我在写这篇报道之前曾找现任国务卿和两位前国务卿以及国务院内外的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士交谈。我发现,他们相当一致地认为国务院有如下六个毛病:
    第一,国务院的人太多。第二,部分由于上面这一原因,所以国务院内“废话连篇的纸头”太多,清晰明确和迅速作出的政策决定太少。第三,部分是由于有太多的人在那里制造太多的废话连篇的文件,所以谁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第四,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驻外机关事务处更多鼓励的是避免错误,而不是鼓励在对外政策方面有大胆的独创之见。第五,我们在国外的大使们的独立的权力和威信不够。一位驻在非洲的大使曾对我说:“我每次上浴室都得问问华盛顿行不行。”第六,参与对外政策方面的行动的部和机构太多,以致削弱了国务院的权力。
    国务院的所有这些毛病交织成一幅无缝的蜘蛛网,这幅蜘蛛网在国务院内称之为“制度”。这个“制度”并不仅仅是国务院的毛病所在,它也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毛病。
    在十年或十五年前,也就是在这种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只要一、两天工夫就能批准一次例行的谈判,而现在,常常需要六个到八个星期。
    造成这种拖沓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员过多而产生的文牍主义之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