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中国威胁论”站不住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31

    内容提要 对于“中国威胁论”问题,英美存在两个学派。一是现实主义论者,他们认为中国将在四五十年后成为经济与军事强国,对未来国际秩序与和平带来威胁;二是自由派学者,他们认为中国不会对未来世界构成任何重大威胁。本文作者检视两派理论的观点逻辑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内,中国的重点还是放在国内经济发展上。中国仍将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的最高原则,与邻国和睦相处。中国威胁亚太其他国家的可能性不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5日文章】题:检视中国威胁论(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徐本钦博士)
    自从1991年苏联瓦解后,西方学者、政治观察家与评论家都对中国的崛起有不同的看法。简单地说,对于中国是不是威胁的论点,主要可分为两个学派,一是现实主义论(realism),二是自由主义论(neo—liberalism)。
    主张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家主要来自英美政治学者,如丹尼·罗伊、迈克尔·亚胡达、杰拉尔德·西格尔、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理查德·贝尔斯坦以及芒罗·罗斯等人都极力认为中国是美国未来最大的敌人,这些政治评论家甚至鼓吹21世纪的战争将是因受中国威胁而引起的。
    反过来说,自由派学者认为中国不会对未来世界构成任何重大威胁,这些学者如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波士顿大学的罗伯特·罗斯、迈克尔·加拉格尔等都不同意现实主义派理论家的观点。
    本文检视这两大派理论的优缺点以及逻辑。中国是不是对亚太构成威胁?谁是谁非?首先,须先了解“威胁”的定义,再从正反角度分析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何谓“威胁”? 
    A国对B国构成威胁是因为A国用其强大的军力伤害较弱的B国国家利益,最明显的威胁是通过武力占领弱国的领土。威胁的定义或概念可从三方面来分析:第一,认知或认识(co g nition);第二,影响(affect);第三,判断(j ud g ment)。
    第一,认知层面 认知的内涵包括感觉在内。A国领袖感觉到B邻国的威胁,那么,B国就被视为对A国构成威胁。感觉是主观的,因此,感觉并不一定反映客观事实。例如1996年中国向台湾海峡发射导弹,当时的台湾总统李登辉在感觉和认知上认为中共对台湾的安全与民主构成威胁。一个统治者对于主观的威胁形成与历史遗留下来的记忆力在某种情况下与他个人的偏见有关。李登辉过去顽强反抗中共,跟他个人性格与偏见有关。所以说,威胁内涵包括理性与感性两方面。
    第二,影响层面 所谓影响是指A国的行动,如用武力对B国产生负面的后果,例如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严重破坏科威特的经济,包括油田在内。影响同国与国之间的地理位置远近有关。小国与大国地理位置越接近,威胁就越大,例如,越南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感觉就比文莱更敏感。
    第三,判断层面 亚太国家尤其是东南亚是否感受到中国的威胁,主要是要看该国领导人的判断。判断是认知与影响的总和。换句话说,第一层面与第二层面是判断的基础。
    至于判断是否反映客观的真正事实,主要是要看国家领导人的动机。60年代苏哈托上台后,就把中共当成印尼安全的威胁。其实,苏哈托上台后就以中共威胁为借口铲除政敌,以巩固他的政权。中国不可能对印尼内部政治产生任何影响,更谈不上威胁。
    威胁的种类 
    威胁可以分为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种族、军事战略以及文化的威胁。
    政治威胁是指一个大国通过它的政治,尤其是军事力量来影响小国。这种威胁往往通过干涉小国内部的发展或支配小国,以使小国顺服大国的政策。对小国而言,最坏的结果是成为大国的殖民地或被并吞。
    意识形态的威胁是指思想上的威胁。民族主义也可以成为威胁的因子。极端的民族主义,如30年代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对邻国造成威胁。民族主义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另一方面,极端的民族主义就变成扩充主义,占领其他邻国。
    安全和战略威胁则指一个国家用其武力来压迫、影响或征服其他国家。关于安全威胁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个小国的军力弱小,对邻近大国的军力不断扩张会产生受威胁感。
    经济威胁是指一个国家以它的经济力量来竞争、危害、操纵或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例如日本的经济命脉是靠外来的石油维持,如果中国控制了南中国海,拒绝让油船驶入南中国海,则日本将视中国这种举动为威胁。
    种族威胁是指一个国家的主要种族通过措施对少数种族不利,危害少数种族的基本生存权利,这种情况对少数种族而言是一种威胁。1998年5月,印尼的排华暴动便是最好的例子,说明华人受到原土著的生命威胁。
    最后是文化威胁,这跟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有关。所谓“中国威胁”是指中华文化对基督教、回教的挑战。中国崛起后,中华文化对亚太会不会带来威胁?中国一党独大的政治文化、共产极权政治文化是不是对亚太国家民主政治文化的一种威胁?
    现实主义派学说 
    现实主义派认为中国威胁亚太国家的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是一个不满现状,满怀挫折,受过150年历史耻辱的国家,因此,中国会试图改变国际现状,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恢复过去中国历史辉煌时代,如郑和七下西洋,使整个东南亚成为中国势力范围之内。换句话说,中国威胁论者认为中国有大中华沙文主义思想,因此,对未来全球和平是一种威胁。中国在40年以后,人口将增到16亿,因此,中国人是未来的“黄祸”。
    第二,中国威胁论评论家认为经济成长与好战有关。中国经济今后每年保持7%到9%的增长,将加强中国的军力与国防费用。因此,40到50年之后,中国将崛起成为经济与军事强国。如果中国继续不满现状,将会对未来的国际秩序与和平产生重大的威胁。
    第三,中国威胁论学者认为一党独大的中国比民主的领导人性好攻击。60年代的中国在毛领导之下,支持东南亚共产党叛乱,危害东南亚的和平与安全。因此,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及菲律宾都对北京采取敌对的外交政策。苏哈托1966年上台取代苏加诺以后就与北京断交,一直到1990年才真正恢复邦交。
    最后,中国威胁论者认为中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的国家。如果中国内部发生重大的权力斗争,就会使中国采取激烈革命式的外交威胁到东南亚安全。
    自由主义派学说
    第一,军力不足 这派学者认为中国在50年后不会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威胁。在10至20年之内,中国的军力也不足够对亚太安全构成威胁,主要原因是中美双方军力悬殊。在20年之内,美国还是会保持亚太霸主地位,继续维持亚太区域安全。因此,自由派学者认为现实主义派学者过度夸张中国的威胁。自由派学者很难相信中国有能力控制整个南中国海,更何况取代美国成为亚太的军事强国。中国已在1995年表明过愿意通过国际法公约、国际海洋法解决主权、海岸线划分的争端。既然中国愿意用法律作为解决南沙主权纠纷的手段,因此,中国威胁论学者的论点则很难使人信服。其实中国不大可能对南中国海整个地区构成威胁,因为北京已经与东盟共同磋商起草一份为双方所能接受的南中国海区域行为准则,作为双方共同的愿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沙主权的纠纷。既然北京愿用政治、外交,而不是用武力解决南沙主权冲突,那么,为什么菲律宾不断地指责中国对马尼拉构成威胁呢?实际上,菲律宾是在打中国牌,以满足国内的政治需要,对外希望美国能够给更多的经济与军事援助。菲律宾也打一中一台的外交策略,无非是希望台湾能够给予经济援助,包括投资、贷款以及援助等。
    第二,难民问题 自由主义学派学者认为,一个富国强兵的中国可成为和平与稳定的因素,只有贫穷饥饿的中国才会对世界产生威胁。动乱的中国,大批难民向外跑将对亚太构成威胁。自由派学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后,将成为环球经济的一部分。北京一定要服从或遵守国际贸易的规则,成为互相依赖环球经济的一成员。同时北京也会遵守联合国宪章,有义务与其他常任理事国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北京越被纳入国际轨道,越不可能对世界构成威胁。简言之,只要北京接受彼此依赖的重要性,很难使人相信中国会对邻国构成威胁。实际上,中国向来都采取万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与邻国搞好外交关系。(上)
    图片:
    秘鲁近日以违章建筑为由,下令拆毁日本大使馆外二米多高的“保护墙”。利马示威者借此泄愤,以敦促日方引渡前总统藤森回秘鲁受审。图1:推土机推倒混凝土“保护墙”。图2:示威者亲手拆墙。(法新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