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国民党能否“老店新开”?(聚焦国民党·选战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31

    编者按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台湾政坛酝酿出一场惊人的“政治地震”,“百年老店”国民党一夕之间沦为“在野党”。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会问:独霸台湾长达50余年的国民党怎么会兵败如山倒?近一年来关系国民党未来的改造运动成效究竟如何?经受重创的国民党还能在“立委”选举后保住第一大党地位吗?国民党是否会再次发生分裂?值此国民党举行“十六全”及年底“立委”选举渐行渐近之际,本报特别策划“聚焦国民党”专题报道,分为选战、党产、改造、裂变等五篇,希望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剖析国民党的现状及其前景。敬请垂注。
    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将是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主体的泛国民党阵营(泛蓝军)与民进党、李登辉操纵的“李系政团”(泛绿军)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更是在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败北的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战役。但李登辉一番“85+35”的喊话,不仅为岛内政坛投下极大变数,更使国民党选情雪上加霜,因而国民党冥思苦想,探求突破这一“数字魔咒”的灵丹妙药。经受重创的国民党还能够起死回生吗?国民党在“立委”选举后能保住第一大党地位吗?国民党还会再次分裂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岛内各界的高度关注。
    选战策略:抛出五张牌
    目前,国民党分十阶段,通过初选、提名、征召、报备等方式,共提名约90名“区域立委”候选人。为巩固泛国民党“铁票”、争取中间选民、压缩“台独”空间,进而确保“立院”第一大党地位,彻底走出败选阴影,善于组织战的国民党对症下药,一连打出5张牌。
    当前,岛内政局混乱,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失业率突破4.5%,执政成绩已成民进党最沉重的包袱。痛失政权的国民党瞄准民众最关切的财经问题,毫不客气地把“经济牌”作为王牌,痛斥“绿色执政,沉沦保证”,更把“抢救经济为人民”定为“十六全”和年底选战的宣传主题。同时,国民党还充分发挥财经人才的优势,一口气为“经发会”提出了13项解决台湾经济困境的具体对策。这显然是一箭双雕的高招,一方面试图树立“理性问政”形象,以破解民进党、李登辉指责国民党“逢扁必反”、“输掉大选不甘愿”等文宣诉求;更主要的是通过“忆苦思甜”,争取曾经支持民进党、但对民进党执政表现又大失所望的中间选民。
    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推行“只做不说的‘两国论’”,加剧了两岸紧张和岛内政、经及社会危机,遭到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对。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是泛绿军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国民党自然而然视“两岸关系牌”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批评陈水扁的“台独”施政导致两岸关系“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险峻”,强调接受“九二共识”、追求两岸稳定,并要求台当局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开放两岸“三通”,发展两岸经贸。《中国时报》及《新新闻》周报分析认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重新定调,以便与“台独党纲”、“统合论”、“两国论”等“台独”分裂路线“作一更明确的区隔”,进而争取“求缓和、求稳定、求发展”的企业界、中间选民的认同与支持。
    李登辉操纵“李政团”四处“招降纳叛”,煽动国民党本土派“立委”脱党,攻击国民党“偏离本土路线”,一度对国民党的团结和“立委”选情造成极大困扰。面对这一最棘手、最头痛的难题,国民党冷静以对,祭出了“主席牌”、“本土牌”。党主席连战频频约见“本土派”核心人员,承诺提供竞选资金、提名不分区“立委”、在相关选区为因黑金形象而无法提名的参选人预留空间。国民党虽不邀请李登辉参加“十六全”,但也未立刻开除李氏党籍,尽量避免与李决裂,既塑造国民党仁至义尽的形象,也避免李借力使力。但对“李政团”,国民党则毫不手软,抨击其“本土路线”是“想利用族群、省籍、地域和统独情结获取选举利益”,并强调国民党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政党”,以建立一道减轻李登辉“本土化”攻势冲击国民党本省籍选票的“防火墙”。
    国民党还在中央党部大楼前摆出两大宣传看板,一边是孙中山先生比着手指要“党员争气”,另一边是蒋经国挥手体恤“大家辛苦了”。国民党借重“孙中山牌”和“蒋经国牌”,而故意跳过领导国民党12年之久的李登辉,一来与李登辉划清界线,重塑“正统”形象,避免“忠贞党员”流向亲民党;二来宣传蒋经国是第一个倡议“本土”的台湾领导人,防堵“台独”阵营拿“国民党是外省党”做文章。为营造泛国民党团结合作的气氛,避免自相残杀,严防民进党分化,连战还多次主动与宋楚瑜会面,商议合作计划与选战策略,并于6月10日发表四点共同声明,强调确保“在野联盟”在选举中取得“立院”稳定过半席位。
    选战形势:“三党不过半”
    毋庸置疑,国民党的一系列竞选策略对争取民众支持、遏制下滑趋势有所助益。但国民党仍有一些难言之隐。岛内一些舆论分析,国民党弊端积重难返,一年来的改革又“成效不彰”,“既没有打造出超级政治明星,也没有彻底改变黑金形象”;尤其是,形象与票源高度重叠、却又有利害冲突的泛蓝军,在“立委”选举中进行实质的合作相当不易;此外,李登辉的“本土”诉求仍将对国民党构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上述不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国民党得票率下降、席次减少铁定无疑,要保住上届“立委”选举时123席、维持昔日“立院”过半的“盛景”,显然不切实际。
    不过,结合“立委”选战的整体形势,尤其是岛内目前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持续僵持的两岸关系看,不只国民党面临一场硬仗,民进党的日子也不好过。民进党“立委”沈富雄等多人坦承,经济形势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民进党执政成绩欠佳,民进党能稳住上届选举形势(71席“立委”)就已经不错了。被岛内舆论称为“宋楚瑜一人党”的亲民党,受限于候选人知名度不够高、地方经营不够深,且竞选资金短缺,要一举突破50席相当困难。而已经组党的“台湾团结联盟”推出的“立委”候选人,无论从形象、还是实力来看,整体水平不高,竞选资金更没着落,因而难有大作为。
    目前,岛内正经历选举前的政治大洗牌,选情复杂多变,局势尚未明朗,但“三党不过半”似是岛内多数舆论的共识。民进党“新潮流系”内部评估,国民党可能掉票30%,席次约80席;而民进党可望维持30%的得票率,席次约75席;李系政团可获5—10席。《新新闻》周报的选战周报则根据上届“立委”选举、去年“总统”选举中,泛蓝军约拿下59%的选票这一选票结构推论,年底“立委”选举泛蓝军总席次120—135席,其中国民党约70—80席;泛绿军约80—95席,其中民进党70—85席。如果这些预测成真,那么台湾政治新版图将呈现这样一幅画面:没有哪一个政党能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泛绿军也不可能过半,但泛蓝军有可能稳定过半;其中,国民党仍有可能保住“立院”第一大党头衔;即使不太理想,也会是与民进党席次相差不多的第二大党。
    选战前景:复杂且多变
    李登辉在接受“台独”倾向的《新台湾》杂志访问时称,民进党年底“立委”选举得到85席没问题,到时自有35席其他人士前来配合投靠;陈水扁随即与之呼应,宣称若民进党在年底成为“立院”第一大党,其他政党将会发生质变。李、陈形同默契,除为民进党撑腰打气外,更掩藏着不可告人的祸心,即全力压低国民党席次,分裂国民党,瓦解“在野联盟”,以确保陈水扁掌控岛内政局,延续李登辉的“台独”路线。就目前形势看,国民党内的确有极少数人因选举恩怨、政治理念等因素退党或出走,但绝大多数柔性本土势力在政治现实与经济利益驱使下,暂时不大可能离开国民党。
    就政治现实而言,国民党虽与原来号称的250万党员有较大距离,但仍有97万党员、近110位“立委”。前“监察院长”陈履安、效命于陈水扁的“内阁”成员等指标性人物多数归队,显示作为岛内第一大党的国民党,正逐步走出败选阴影,号召力有所回升。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进党执政能力经不起检验,民众已经产生“新不如旧”、“今不如昔”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愿为民进党“跳火坑”,显然值得怀疑。
    尤其是,国民党在年底选举后极有可能还是第一大党,未来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在野联盟”又有可能在“立院”稳定过半,仍将是未来制衡陈水扁当局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而约20席左右的本土派即使集体加入泛绿军,也难保民进党在“立院”过半。岛内舆论分析,所谓“本土派立委”既担心因失去国民党的资源与支持而断送政治生命,也害怕因远离“在野联盟”而沦为“政治边缘人”。可以说,绝大多数国民党本土派“立委”向连战“保证不会出走”,并痛批李登辉“存心搞垮国民党”,这与岛内政治现实与未来政治格局的演变不无关系。
    就经济利益而言,国民党虽失去执政权,但仍有近千亿元新台币的庞大党产,本土派如果贸然加入经济拮据的泛绿军,不但经济上得不偿失,在政治上更难保一定能捞个一官半职。其实,民进党内部反对“李扁体制”、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的人士早就挑明,民进党人尚且为政治资源打得不可开交,“哪里还有资源让给别人呢?”
    不过,由于选情复杂多变,影响政局走向的因素很多,国民党能否维持“立院”第一大党地位、避免分裂,泛蓝军能否在“立院”稳定过半,仍有待年底选举的检验。岛内有媒体预测,如国民党大输,“立委”席次降到60席以下,泛蓝军没有过半,则不排除国民党分裂的可能。
    图片:
    国民党“十六全”会议现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