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清算国民党党产”再起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31

      在台湾,“党产”成了“百年老店”国民党的一大“死穴”,几乎在历次选举中均被提及,且被当作筹码、利器使用。随着今年底“立法委员”及县市长选举渐行渐近,这一众人关注的热门话题重又浮上台面,并引发了新一波政争。
    (聚焦国民党·党产篇)
    1.“清查党产”:民进党挑衅国民党
    7月10日,陈水扁在会见一批民进党籍“立委”时,有人提出“清查国民党党产”的动议。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陈水扁当即表态说,可以列为民进党年底选举的诉求与政见,作为“选战的主攻方向”。会后,民进党秘书长吴乃仁又向台湾媒体宣布说,民进党作为执政党,不能放弃“追究国民党违法敛财行为”的责任;“清查国民党党产”的动议已经在民进党内部取得了共识。民进党主席谢长廷也出来说,这是党内一些“立委”的建议,符合社会的期待。
    陈水扁及民进党人士此言一出,引发国民党的强烈反弹。11日上午,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中常会中指责陈水扁和民进党公开诬蔑和攻击国民党,是典型的“政治恶斗”,其真正的目的是“乱中取利”。中常委江丙坤认为在“经发会”即将举行之际,陈水扁重提清查国民党党产的问题,无疑会影响到朝野合作。国民党基层党员也抨击民进党是在提不出施政政绩之后,企图以“清算国民党党产”来丑化国民党的形象,以此来骗取选票。
    为此,国民党行政管理委员会发表了三点严正声明,即:民进党提出“清查国民党党产”的动议是为了转嫁危机;陈水扁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岛内经济的问题上;国民党的现有党产都是合法所得,并有手续齐备的证明文件。国民党发言人王志刚也表示,国民党的党产已经会计师与律师调查,并无不法取得,且部分党产已经合法信托,欢迎民进党调查。
    跟着,其它在野党也愤愤不平。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该党一次高层聚会上指出,台湾股汇市连续创下新低,但民进党关心的竟是国民党的党产,而非百姓的财产,民众应当严正抗议。新党籍“立委”赖士葆也强调,“民进党高层喊出清算国民党党产等政治动作,显示扁政府只会选举而不会治国,徒增政治动荡,经济衰退”。
    在一片争执声中,民进党由于担心“经发会”受此影响而流产,匆匆出面否认陈水扁在“党产”问题上起了作用。“总统府”和“行政院”表示目前还没有正式讨论这个议题。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蔡煌琅也忙出来解释:“陈总统并未下令要将清查国民党党产列为民进党的选举政见”,他是在被动的情形下所做“不置可否”的答复,并没有要“破坏政党和谐,也非权谋”,大家不应以这种事影响到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召开。但他又留下话说,只是外界估算“党产”有1400多亿台币,国民党自己清查只有700多亿,有人质疑是国民党利用党产信托“五鬼搬运”。
    “清查党产”风波经过各方的“利益衡量”暂时消停下来,但是“国民党党产”的话题并不会从此销声匿迹,而围绕“清查党产”的矛盾和斗争更不会就此了结。
    2.国民党党产:台湾经济中的“怪兽”
    “党产”是指国民党的党营事业、海外财产和在各地拥有的土地、建筑物资产等三个部分,其中要数第一部分党营事业为最大宗,主要指国民党投资与掌控的一大批经济实体;第二部分包括以国民党或个人名义所购置的从大陆带去的资产;第三部分包括国民党接受的部分日本统治台湾时控制的财产、以低廉价格买进的“国有”土地,以及台湾省各级政府当时赠与国民党的公有土地。据台湾《今周刊》今年4月报道,目前留在国民党账上的分别有114幢房产,现值100亿台币以上;10多万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土地等。
    党营企业,其来有自。最早的是1947年由陈立夫成立齐鲁企业,国民党到台后,依靠其“经营特权”迅速扩张,投资、建立了一大批“党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党营事业成了一个企业众多、资本规模庞大的财团,成为台湾社会一个特别的资本体。用港台媒体的话说,“庞大的国民党党营企业既非公营,也不是私营,完全是台湾在国民党一党独大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经济‘怪兽’”。在全世界很难找到像台湾这样奇特的资本结构。
    国民党党营事业财产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对外界来说始终是一个谜。有说800亿,有说1000亿,也有说3000亿……有报道说,在李登辉执政12年间,不仅国民党一般党员不知道,连国民党副主席、常委都不明了,曾经在党内引起种种质疑,党员要求财务公开化、管理公开化的呼声不断。
    依据国民党投资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旗下7大股份公司1998年度财务报告,其资产总额达1470亿台币,负债总额787亿台币,净值为683亿台币。七大控股公司分别为“中央”投资公司、光华投资公司、启圣实业投资公司、悦升昌投资公司、景德投资公司、建华投资公司、华夏投资公司,总共主控66家企业,转投资企业超过200多家,资产总额1万亿台币。
    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后,在去年8月对“党产”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结果显示:国民党“党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美金公债等六大项,总共799亿台币,其中党营事业有600亿左右,投资104家企业,分属石化、环保、金融等10个部分。
    由于事业体庞大,领域涉及范围广,投资包括股票和各种不动产,因此国民党党营事业每年均有至少上百亿台币的盈利。即使在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营事业盈利有所减少,但也达到120亿台币。据台湾媒体报道,党营事业已成为台湾第三大赚钱企业,仅次于台塑集团和霖园集团。
    不过,台湾《中央日报》今年7月一则消息说,国民党党营事业在台湾景气低迷冲击下已有所衰退。去年与前年相比,“中央”投资公司总资产由846亿台币减至789亿;光华投资公司由293亿减至288亿;华夏投资公司由201亿减至185亿;启圣实业投资公司总资产不但缩水,亏损更扩大为14亿……
    不管这些统计数字准确不准确,或者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客观事实,但至少可以说,国民党党营事业称得上是台湾几大财团之一,是维持国民党长期统治台湾的经济基础。一项资料显示:1998年国民党税出70亿台币,国民党党营事业缴党库60亿台币,占国民党整体税收的八成以上,为国民党最重要的财务来源。
    此外,党营事业更是国民党各种选举中最大的资金来源。据报道,1994年台湾省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财务委员会向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要了45亿台币;1995年“立委”选举时增至65亿台币。当然,李登辉在国际上搞“金钱外交”、“务实外交”更是少不了它。据报道,1995年李登辉美国康奈尔大学“成行”,仅付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游说费就有75万美元。
    3.党产交付信托:国民党改造的一大举措
    如此庞大的一笔资产是哪个部门管理?令人羡慕的大管家是谁在担当?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长期以来,党营事业由国民党中央最神秘的财务委员会掌管,财委会主任都是由国民党主席亲自指点的人担任。1988年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后,为了让信得过的人掌管这座“金山银库”,就将财委会一分为二,成立了一个“党营事业投资委员会”,并由他的好友刘泰英出任主任委员。从此,刘泰英成为国民党的“账房先生”和“大管家”。
    在国民党执政“党国一体”的时代,“党库”与“国库”难分,暗箱作业,再加上管理不善,贪污严重,党营事业为私人侵吞事件经常发生。同时报章也经常披露黑金政治的内幕,党营事业与大财团进行利益输送,政商勾结、贱卖党产,营私舞弊案屡见不鲜。台湾媒体评述:“由于党产缺乏监督机制,党产操作已沦为一两个人的黑箱作业。国民党党产的问题,不但反映了党内失去民主机制,而且显已污染了政风和社会风气”。
    特别是在去年台湾“总统”选举造势中,由于“兴票案”(在李登辉指使下,有人揭出宋楚瑜儿子宋镇远在中兴票券账户里有台币1.4亿不明资金),民调支持度“一路领先”的宋楚瑜顿时下滑,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支持度未上升,反而使“主打黑金”的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获利。为了适应选举的需要,连战在竞选活动中提出了“将国民党党产交付信托”的方案,即无论股票、现金、土地或任何形式,都必须交付信托业管理、使用、经营相关事业,“彻底予以改造”。
    国民党在“大选”中败北,连战担任国民党主席不久即着手进行清理“党产”,并将“党产交付信托”作为国民党改造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3月26日完成了第一阶段20亿台币现金信托签约,分别交付中信银、中信局信托与保管。按照计划,国民党目前正在推动的第二阶段的党产信托属不动产部分,包括非自用房屋、土地等87亿台币;第三阶段则是党营事业,总值约六七百亿台币。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钱放在别人口袋里,国民党会放心吗?其实,国民党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国民党一夕之间失去执政地位,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党内腐败、民众失去信心是重要原因之一。国民党要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其一、以“党产”透明化,消除“金权政治”的土壤,重新唤起民众对国民党的信任。因为台湾民众对“黑金政治”深恶痛绝,而“党产”是国民党腐败的祸根。其二、显示国民党改革的决心。连战去年参选时曾提出“以示清廉,赢取选票”。后来国民党检讨失利原因进行改造时,连战又提出要“重新出发”。而党产交付信托是清除腐败的一种手段。
    对国民党来说,“党产交付信托”能否真正得到兑现,目前还很难下结论。而且,民众的反应也不热烈,有50%的人对连战的主张能否真正落实持怀疑态度,也有人建议国民党通过“政党法”、“信托法”及“政治献金法”兑现承诺。但无论如何,这对国民党能否“浴火重生”、“东山再起”都是关键的一步棋。
    图片:
    国民党“十六全”会议现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