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你的孩子,我的孩子——英国继父母家庭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30

    【英国《卫报》7月18日文章】题:请跟我来(作者 莫琳·弗里利)
    什么叫继父母家庭(ste p famil y)?这是一个新词,因为直到1995年,它才被收进《牛津英语词典》,而它的含义至今仍含糊不清。由于概念不清,它恐怕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成熟的词汇。或许是“ste p—”这个表述性词缀给人忐忑不安的感觉(想想自古以来的“恶继母”说法就明白了),继父母家庭的形象一贯不佳。在讨论“继父母家庭感受”时,英国父母联谊会宁可避免使用“继父母家庭”这个词,而改称“新家庭”和“过渡中的家庭”。
    英国国家统计局称,这类家庭只占区区8%。但这个数字依据的是老资料,只计算了已婚夫妇抚养16岁以下与前妻/前夫所生子女的家庭。现在,继父母家庭的范畴比以前更广了,它还包括没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在英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孩子未满16岁便面临父母离异的局面。其中一半以上的离异父母重新结婚。更多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未婚父母分道扬镳。还有人数虽少、但不应被遗忘的一些孩子失去了父亲或母亲。
    有人预言,今后十年,阶段婚姻将成为英国司空见惯的现象。确实,据政策研究所估计,到2010年,经历过离婚再婚的家庭将多于夫妻白头偕老的家庭。
    十年来,我所建立的家庭从严格意义上讲正是一个继父母家庭。我的孩子们讨厌这个不是他们亲生父亲的男人,而男友带过来的孩子也讨厌我。但我竭力让他们感到温暖,同时并不排斥他们的“真家”。
    我还得跟自己的前夫、男友的前妻、亲戚朋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艰难的交涉。许多人并不把这个新家看作“真正的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各种研究声称,由继父母抚养的孩子不安全。继父母家庭这个词的弊病在于,它让人觉得你这个家庭不合法或者有点缺憾。
    即便在一个尽善尽美的世界上,继父母家庭这个词也会掩盖其中的生活事实。它没有意识到,假如孩子一会儿住这家一会住那家,日常生活就会乱了套。例如,在我重组家庭后的头八年,家里的人口每三天就会变化一次。我总是在布置饭桌时发现刀叉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后来的情况愈发复杂。组建继父母家庭后的两年间,我和男友又生了两个孩子。专家们对此有套说法:继父母家庭往往“缩短”标准的家庭繁衍时间。“第一个”家庭大概在缔结婚约的六到八年生最后一个孩子,而继父母家庭渴望完整和正规,于是通常只用一半的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继父母家庭跟传统家庭没什么两样,甚至更传统。它就像核心家庭盛行之前的传统家庭。家庭概念的基础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是拥有贯穿几代人和多户人家的共同渊源。正因为如此,许多家庭研究者不再宣扬家庭如房子般牢固,转而重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换组合的亲属关系网。
    但继父母家庭跟传统家庭还是有所不同。最不能忘记却又最不该念念不忘的是,它们出现的前提是某种失落。“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先有了死亡、分手或离异,”多里特·布朗说。新家里的成员不仅怀有悲痛,而且怀有“带着往事烙印的种种习惯”。孩子本来就是被动接受新家的,因而这一点对她格外残酷。
    苏齐·海曼刚刚出版了关于这个话题的新书《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她说:“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发脾气、不听话、不上学、过早发生性行为或者自残,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怒、痛苦或嫉妒。不管孩子的表现多么‘糟糕’,我们都必须看到行为背后隐藏的伤痛,治本重于治标。”
    假如我们真的希望让继父母家庭生活得更加幸福,就不仅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且需要全方位地倾听成人的意见。家庭矛盾固然值得关注,但同样应当指出的是,大部分时间里,继父母家庭的生活充满温馨和乐趣,而且更能接受生活的多变,因为生活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