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用胡萝卜?还是大棒?——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为布什对华政策献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29

    【美国《胡佛文摘》季刊2001年第三期文章】题:用胡萝卜还是大棒?(作者 胡佛研究所研究员、胡佛研究所图书和档案馆美洲和国际文献馆馆长威廉·拉特利夫)
    原文提要 今年4月,一架美国侦察机降落在中国海岸,已然紧张的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布什政府谋求改善我国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之间的关系,他可以、而且应当做些什么呢?
    今年4月发生在南中国海上空的EP—3侦察机事件令人想起桑塔亚那的话:不了解过去的人必定会曲解现在。这句格言一语道破了最近关于海南岛事件的种种评论和关于整体美中关系的分析。到头来,一些美国人和一些中国人认定,两国之间势必爆发战争,而我们恐怕只能顺其发展。假如美国对华政策受这些人操纵,那就肯定会弄假成真。然而,尽管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自身及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两国利益也许相互交织、相互矛盾,但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虽然对华关系永远荆棘丛生,但无论是个别危机譬如海南岛事件——总的来说,布什政府处理得非常得体——还是广义上的美中关系,都未必会失去控制。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前不久接受《华盛顿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得好:“不是要美国让开,而是要它给中国腾出点地方,让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受尊重、负责任的一员。”许多对当今中国持批评态度的人会说:“可中国的行为并不负责任。”正是在这一点上,对过去的无知扭曲了对现在的判断,并给未来造成危机。因某些行为(从践踏人权到核扩散)而批评中国的人往往没有认识到,美国人近年来挑衅滋事、言行不一,美国的行为给了北京反美势力以口实。
    许多美国人认为我们应当斥责和惩罚中国,理由是,在自行其是了几千年之后,它没有应我们的要求突然间彻底遵循我们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人权是最显而易见的分歧点,但不是唯一的分歧所在。这些要求不切实际,因为我们即便本意良好却颐指气使的说教不会让中国人唯命是从。中国的事态和中国领导人对于自己和中国的利益何在的看法重于一切,说教只会使我们两个国家更加难以共处。
    美国的政策不可能强使中国出现大的建设性变化,但如果按照董建华提出的精神来执行,就可以鼓舞中国的改革力量。然而,克林顿政府卸任以来,我们常常煽起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海南岛危机的关键正是这种起反作用的情绪。
    EP—3侦察机事件只是冰山之一角。从历史角度来说,最近的问题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或天安门事件以后的形势。
    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中关系急转直下:
    国会两院、利益集团和媒体每年就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是否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地位的问题进行冗长而往往孤陋寡闻的辩论,致使摩擦不断。虽然当今中国时不时发生侵犯人权的事情,但必须结合历史来看待中国的行为。毋庸置疑,中国现在的整体条件比不久前或很久以前好多了。仅共产党执政时期就有显著改善。
    中国的形势远远不尽如人意,但假如说过去20年中没有大为改观,那就是对中国近代史置若罔闻。
    中国肯定通过在美国活动的间谍获取了军事机密。它也许曾试图操纵美国大选。有关的美国人应当绳之以法,但因此而批评中国则显得既虚伪又幼稚。世界上大大小小国家的政府都会暗中侦察对它举足轻重或拥有它想要的情报的国家。美国是这种活动的先驱,它在世界各地刺探情报、干涉内政。美国原则上并不反对干涉它国事务,只是反对观点跟我们相左的政府干涉它国事务。
    轰炸南联盟大概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最严重的外交政策失误,而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我们声称技术过硬的军队“误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决策圈子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因为不赞成其民选领导人的对内政策便轰炸了一个主权国家。2000年秋在北京,中国外交部的一位资深顾问对我说,美国人基本上已经淡忘了科索沃,但“其它国家的人民正深刻领会其教训”。
    教训是什么呢?第一,美国支持法治,然而一旦它觉得蔑视法治、采取军事行动更符合需要,它便不再支持法治。换言之,假如外交能达到我们的目的,那就值得称道;假如外交达不到目的,那就不是好办法,我们就轰炸。第二,如果美国从道义上或其它方面反对某个国家的局势,就会不尊重国家主权,就会随时出面干预。科索沃危机期间,亨利·基辛格撰文谈到“受国内政治和全球性说教驱使的一种新式外交政策”,“按照克林顿和布莱尔对盟国政策的解释,北约必须采取行动是因为它责无旁贷,因为它的动机是纯洁的。”第三,不想受美国指使的国家应当团结起来保卫自己和相互保护,这便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正迅速建立多方面联系的原因所在。第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防御力量———或许包括核军备,因为几乎可以断定,假如南联盟拥有核武器,就不会遭到轰炸。
    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尽管本意良好,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它对中国的了解太少而成见颇深。一旦国内外有人施加压力,执行起来便目光短浅,只为私利着想而违背长远利益。当然,美国的政策不应着眼于如何帮助中国的改革。但我们应当避免让孤陋寡闻、含糊推诿和国内政治来左右外交政策从而严重损害对外关系。
    当前,布什政府的一些举动和它提出的一些目标令中国领导人忐忑不安,首当其冲的便是导弹防御计划和虚虚实实的对台关系。但假如布什政府推行强有力且始终如一的外交政策,同时尊重历史与利益方面的差异,那么,从长远来看,它的对华政策会比克林顿政府更有希望取得成效。
    图片:
    北京街头的一家报摊上27日摆放着印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头像及“鲍威尔带来了什么”字样的杂志。鲍威尔28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以修补因美EP—3侦察机事件而受损的两国关系。(美联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