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美社会评论家“私访”底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5-30

    【英国《卫报》5月24日文章】题:美国的穷人(作者 娜奥米·克莱因)
    根据一些新的研究报告,美国贫困状况加深的原因非常简单:都是那些富人的缘故。在经济最高层创造出来的极端财富并没有向下分配,改善每个人的生活,相反,这些财富对底层极端贫困的人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美国最受尊敬的社会评论家芭芭拉·埃伦赖希在其新书《几分小钱》中,讲到她在美国最低工资层进行“私访”的经历。她在缅因州当合同女佣,在明尼苏达州的沃尔玛公司当售货员,在佛罗里达州当餐厅招待。她的挑战很简单:靠工资活下去。
    可刚开始她就发现自己需要两份工作才能负担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一个月625美元的拖车式活动房,而当她发现自己靠沃尔玛公司的工资住不起明尼阿波利斯的汽车旅馆(仅有的可以出租的地方)时,漫长的历程突然被迫中断。
    美国的经济学家是根据工资能购买多少食物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水平的。但是埃伦赖希女士指出,食物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房租陷入恶性膨胀。所以她的故事与其说是关于工作,不如说是关于房租:在房地产市场飙升、政府放弃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计划之时,她要拼命找到一个睡觉的地方。埃伦赖希女士写道:“当富人和穷人在开放的市场中为了住房去竞争时,穷人根本没有机会。”
    随着美国新经济中无形的阶级体系变得越来越明显,美国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那些试图效仿这种所谓的高技术奇迹的国家。芭芭拉·贾德在微软公司工作,但是她的公寓里住的都是临时工或者一些自己号称“永久临时工”的人。她没有工作保障,没有股票期权,当时甚至还没有医疗保险。
    一天在工作的时候,她在复印机边碰到一个20多岁的程序员。在与之攀谈时,那个年轻的妇女发牢骚说,她准备辞职,但是被公司的“金手铐”(在高科技公司指价值几百万美元但尚未“授予”的职工股票期权)所束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