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台报分析 美国对华政策究竟变了没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4-29

    美国内政治三点微妙变化
    【台湾《联合报》4月26日文章】引题:从美国国内政治风向看美华军售 当民主党也向右靠…… 题:美国对华政策悄悄的转变中?(作者 台湾前“外交官”陆以正)
    这两天有关美国对台军售的报道与评论,若非介绍武器,就是从中美台关系互动着眼。本文完全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探讨美国国内政治的微妙变化,与导
致此次军售决定的因素。    
    首先,此次军售决定凸显了美国新旧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已经发生了过程中不易察觉、但结果却颇为明确的转变。我们很难想像,如果克林顿总统仍旧在位,他的幕僚群会这样不顾可以预见来自北京的强烈抗议,有这样的大手笔。而且此次放宽采购项目之多,范围之广,远远超出9年前老布什总统为竞选而批准售我F—16战机的决定。军机碰撞事件已经宣告克林顿标榜的“战略伙伴关系”寿终正寝,前天的军售决定可视为“战略竞争关系”的开锣戏。
    其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军售决定事实上早已定案,只是留到前天才公开宣布而已。
    共和党内部在对付中共策略上,也有鸽派与鹰派之分。鸽派如前国务卿基辛格、与中共有巨额贸易关系的一批工商业巨子以及老布什总统。鹰派以保守主义分子为主,在参众两院占据重要职位,虽然桌面下的影响力不能与鸽派相比,在人数上却远远领先。无论谁作总统,这两派都不能得罪。
    过去几周里,自由派报纸一直纳闷,不懂右派保守主义的智库、学者与评论家为何大体保持沉默,没有利用撞机事件大肆攻击中共,或催促布什总统售台宙斯盾舰。他们的结论认为,保守派视小布什为“自己人”,就任伊始,不能让他太难堪。我想内情远非如此简单。白宫自副总统切尼以下的国家安全团队,与保守分子应该早有默契,说服了赫尔姆斯参议员所代表的保守势力,要他们稍安勿躁,静候新政府端出一盘盘的牛肉来。只有这种安排,既顾全了鸽派的脸面,又能解释鹰派前所未有的忍耐心。
    最后也最值得我国朝野注意的,是民主党对布什在对华政策上转了这么个弯后的反应。美国两党的组织散漫,既无党主席,也没有中常会。退休后的克林顿总统在党内毫无地位可言。戈尔输掉了选举,下届再度参选的几率低微,他在党内发言也不再受到重视。今日民主党的领导权,其实操在国会领袖手中。
    因此,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就军售案发表的正式声明在美国国内反而引起许多人重视。这篇短短的声明稿强调,不能因为24名军机人员已经获释,就软化了美国应有的严正立场。
    这篇声明如果由共和党在众院的领袖发表,无人会加以理会。但出诸去年曾与戈尔竞争大选提名失败、且三年后显将投入选战的格普哈特口中,自然使嗅觉敏锐的政客与媒体大吃一惊。难道民主党主流意见竟然放弃了克林顿的“交往重于围堵”世界观,被共和党牵着鼻子走了吗?民主党为夺回政权,真想向右靠拢吗?这才是美国人关心的风向。
    “一个中国”政策并未改变
    【台湾《中央日报》4月27日文章】题:战略清晰 战术模糊 美台海政策的变与不变(记者 张丽芳)
    美国布什总统决定出售9年来最大宗军售给台湾。
    原因之一是布什兑现他竞选时开的支票;原因之二是布什依战略考量,以美国最佳利益为首要,即让台湾有足够反封锁战力抵御中共武力犯台,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原因之三是4月1日发生的美“中”撞机事件,连专家都不排除布什因撞机事件要给中共一些颜色看。
    的确,在对中共的态度上,布什与克林顿截然不同。可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无任何改变,仍是遵行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布什在两岸关系拿捏下,也未顾此失彼,早就在美国舆论中渐渐形成“共识”,不卖中共极力反对的宙斯盾舰,好减缓中共的猜疑。
    随后布什又掀起另一新闻高潮,就是24日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竭尽所能协防台湾。”分析评论指出,美国一改20年“战略清晰、战术模糊”为两者皆清晰———战略指的是台海和平,战术为是否出兵协防台湾。
    可是24小时后布什间接地更正令台湾当局振奋的言谈,而且强调“台海任何争议必须和平解决”,“美国强力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他特别指出“台湾独立不是‘一个中国’政策的一部分,“我确实希望台湾遵守‘一个中国’政策”。
    事实上,依两岸目前发展情势而言,美国对华政策也不会改变。美历任国务卿对“战略清晰、战术模糊”都有一定的共识:如果言明协防台湾,恐助长台独;如果言明不协防,则中共有恃无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