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台湾中小企业掀起e化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3-30

    台湾中小企业掀起e化热潮
    【台湾《天下》杂志3月号文章】题:e化热潮创造千亿商机
    因应新经济的到来,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无不努力e化,在景气不佳的经济状况下,这股热潮为资讯服务业带来了无限生机。
    为了预防千年虫问题,大企业多半在1998年和1999年已着手e化。2000年,大企业也开始要求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配合。
    55岁的林山下,是典型的台湾中小企业老板。创立忠美家具30年来,林山下常常提着黑色007皮箱,操一口不地道的英语,跑遍世界各地谈生意。凭着勤勉的精神,忠美家具创造了年营业收入3亿元新台币的规模。说到e化,林山下眉飞色舞的神情立刻消失大半,他腼腆地说:“我50多岁的人对这个比较陌生啦。”
    忠美家具也进行了最初步的e化———设立网站。林山下对网站非常得意,有一次他到德国谈生意,掏出公司简介时,德国人表示已上网看过了。“我们也很进步、没有脱节喔!”他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花钱请厂商设立网站的过程中,忠美家具却一度吃了闷亏,厂商突然恶性倒闭,忠美的网站也跟着垮掉。林山下第二次挑选厂商时就警觉多了,不但要求厂商提供客户名单,还让女儿上网一个个检查。
    除了选厂商,中小企业在选e化产品时,又陷入另一层迷惘中。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回忆说:“我真的不太明白。厂商报价有80万、200多万及600多万新台币。”最后,他选择200多万新台币的方案,理由是“折衷的可能比较保险”。还有一个令他迷惑的名词“整体解决方案”,“厂商说最好采用,否则会落后”,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资讯小组组长许如钦表示,今年中小企业处将派出服务团,免费为中小企业“诊断”,看e化要进行到哪个程度比较适当,以减少无谓的投资。
    中小企业e化要成功,除了选对厂商及产品,更重要的前提是企业内部必须对e化达成共识。
    软件协会组长詹丽淑表示:“有共识,才能厘清e化的需求与优先顺序,规划适合的流程。”
    生产笔记本电脑散热片的双鸿科技公司总经理林育申形容这段过程是“各部门打架”。正是通过不断辩论求证,林育申才勾勒出“独一无二、符合双鸿竞争优势的e化流程”。
    在清楚的e化共识指引下,双鸿朝目标飞奔而去,不到半年,营运效益已经显现。2000年10月,生产线上的人员只有7月份的25%,产量却是7月份的222%。6个月之内,双鸿科技的业绩冲破1亿新台币。林育申却不以为足,已开始建置企业内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更深度的e化。
    建立共识过程艰辛,但若说到e化中最棘手的事情,每家公司几乎都指向工作流程改变、员工不能适应。
    双鸿科技在导入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最初两个月内,21个员工就走了8个。就连为企业提供ERP软件、辅导上线的奥拉克尔公司,自己进行e化时,员工也不能适应。行销部公关经理黄婉华坦言,过去台北台中台南三地分公司的订单,可以合起来记录成一笔,在ERP系统内却要记录成三笔,工作量立刻增加3倍。但接下来,每个分公司的绩效都可以追踪,有利于企业主做资源调整,ERP的效果就彰显出来了。
    遇到叫苦连天的员工,《企业e化的策略与原则》一书建议:“企业主必须带头,如传福音般,积极向员工鼓吹跟上潮流的好处。”
    宇诠科技刚导入ERP时,下面的员工反应也很激烈。不过,管理阶层一方面坚决表示:“e化是不会回头的”。另一方面也采取柔性辅导,表示ERP上线后,有利于现金增资进行,会立刻发放股利。
    这样的因势利导立刻奏效,原本预计3个月上线的ERP,竟然不到两个月就完成。
    企业e化,其实是在过程中不断检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e化?要先做哪部分的e化?想成为怎样的企业?这些问题在e化过程中不断反复自问,才可能有清楚的e化蓝图。
    台湾的中小企业主们,过去一只007手提箱,一口不流利的英语,照样勇闯世界开拓新市场。但是网络时代来临,靠的不能只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懂得利用科技,做管理上的变革,才能与全球经济接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