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香港电影业重振旗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7

  香港电影业重振旗鼓
    2月13日,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一片风风光光地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10项奥斯卡奖提名,实现了华语片在奥斯卡的重大历史突破。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欢欣鼓舞。
    等着观看此片的观众在香港影院门前排起长龙。该片虽然打着台湾影片的旗号,但制作班底中不乏香港资深影人,可以说是香港电影业东山再起的有力证明。“东方好莱坞”
    1913年,中国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庄子试妻》在香港开拍,这部第一次在影片中起用女演员的中国电影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香港已拍出近万部作品,享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提起香港电影,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谈到动作片。的确,香港把动作片形成影坛独一无二的新类型,对世界影坛作出了最独特的贡献。70年代,动作片进入了多元化,其中枪战片更是一枝独秀,给不景气的世界影坛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8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鼎盛时期,推出的影片被好莱坞大肆模仿。很多演员和导演在电影繁荣时代熟练地掌握到了电影技巧,之后离开香港移师好莱坞,在那里继续创造票房奇迹。
    90年代初,海外投资商的资金大量流入香港电影业,所有投资者都想在这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港产片在1992年达到最高峰,年产量300多部,成为继好莱坞之后,世界最大的电影出口地。陷入“黑暗期”
    但在两三年前,香港本地电影业陷入“黑暗期”,主要是由于经济衰退和猖獗的盗版行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大大减低了市民看电影的欲望。在当时的电影院,几乎门可罗雀,许多人打消了花50港币或更多的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的念头,而是选择在家中观看仅用20港币买来的盗版影碟。
    近年虽然盗版对电影业影响巨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并非惟一的致命凶手,港产电影质量的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成本少得可怜,粗制滥造的影片比比皆是,大片日益减少。大投资商要求有大牌影星出演,给影星支付报酬后,导演手中用于电影制作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了。
    香港影业协会执行总干事丛运滋说:“两三年前,人们没钱拍电影。香港电影业的失业率一度高达70%,许多人被迫改行另谋生路。”台前幕后优秀人才的严重流失造成了青黄不接,使电影业一度陷入低谷。
    到席卷亚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危机爆发时,香港电影业已发现摊子铺得过大,平庸电影拍得太多,电影市场已无法承受,电影检查制度曾一度停止。
    1997年,仅有94部港产片在本地上映,1998年为92部。在香港放映的影片中,港产片仅占一半。而在80年代末,港产片在地方电影市场上占据的份额高达80%。踏上复苏路
    如今,在经历滑坡期之后,局面最终有所改观,香港电影逐步走出谷底。
    电影圈的失业率稳步下降。政府数字表明,在该领域工作的人数略有上升,从1998年的5129人升至1999年的5248人。
    港产片数量和电影院上座率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去年,在香港上映的港产片升至150部,票房收入高达3·83亿港币。
    这一时期最轰动的影片当属1997年首映的香港导演陈果的处女作《香港制造》。该片起用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但影片上映之后引起的轰动是许多圈内人士始料不及的。1998年,该片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其中一位主演获得最佳新人奖。 
    前不久,更多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走向国际。一些优秀的文艺片延续了香港电影昔日的辉煌。梁朝伟凭借由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在去年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香港演员。
    丛运滋同意目前香港电影业已渐有起色的说法。他说:“如今我们出现了反弹,不过要达到全面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洪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