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布农族:重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7

布农族:重文化传承
    【台湾《中华日报》报道】题:布农族:重文化传承(记者 石贤民)
    原文提要 巫师在祭仪扮演重要角色;传统礼俗分为9大类,在父子相承口耳相传下,保存相当完整。 
    以“祈祷小米丰收歌”天籁之音成为国际知名“八部和声”的布农族,是台湾原住民族群中,居住海拔最高的族群,也是分布区域之广仅次于泰雅族的族群。
    布农族原名Bunun,意即“人”的意思,这个围绕在玉山山脉下的族群,目前分布区域除了在高山地区定居后的老家南投县信义、仁爱两乡外,并越过中央山脉,居住在花莲、台东以及高雄等县境,人口数目前将近4万人,占台湾高山族中第四位。文化
    提起布农文化,也许是内敛的民族性,加上中央山脉封闭而温暖的保护,其山林生活的智慧、生命中的礼俗和祭仪等文化,在父传子、子传孙的口耳相传下,保存的相当完整,如生命礼仪,和生活有关的锄草祭、祈祷小米丰收祭、婴儿祭、打耳祭、夸战功等祭仪。以信义乡为例,现今部落中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向游客介绍一二。
    布农族人敬天,但不把天神拟人化,因此在祭仪当中没有将天神作为祭仪的实际对象,仅在祷告时用“天”这个字眼祷告,来祈求神灵赐福给他们。
    提起一般原住民共有的“巫术”,布农族的巫术在原住民九大族中是公认最灵验、最具法力的。
    一般而言,布农族的巫术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白巫术,即普通人民求晴、祈雨、驱鬼、破邪、除虫、寻物、招魂,甚至使不孕妇女生子,使没有感情男女相爱的巫术。第二种称做黑巫术,是专业的巫术,多用于对复仇人或报复他人。行巫术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
    除了巫术,布农族和其他族群一样有不少禁忌。布农族语称禁忌为masamu,禁忌也算是布农族的原始宗教之一。就食、衣、住、行四方面来谈布农族的禁忌。
    食的禁忌主要是随小米而来,在1月到8月小米播种、生长期间,忌吃糖、甜食,如甘蔗,违反者意味着会吃不饱、贫穷;小米收成的第一天忌吃中餐,否则会不发财;4月minhulau祭典当天不能吃盐,否则所种的豆子会长不出来;进餐时,孕妇需先进食,餐后先离席,违反者将会难产;猪头只有老人、小孩和未婚者才可以吃,否则会打不到猎物;小孩不能吃猪尾巴和屁股,否则会发育不良。
    衣的禁忌上,衣服反穿将会成为孤儿。
    住的禁忌上,盖房子时不管地上有无草,都要用锄头锄几下,草除好后忌讳立即盖房子,必须等到做好梦后才可以盖,如一直没有好梦,就必须放弃该处另外找地方盖房子。另外,住屋大门必须面向saviah(乃早期居住地附近最高峰之名称),家世才会兴旺且不易生病。
    就行的方面来说,出门或打猎时若听到鸟叫声源于右侧,表示吉利,反之则不吉利,必须立刻取消。如果非出门不可,则需把左侧的鸟赶到右侧。如果左侧鸟叫,右侧鸟应和,则是非常不吉利。另外,狩猎者都在凌晨天未亮时出门,当晚小孩须在别处睡觉。如出门前小孩打喷嚏或放屁,表示不吉利,应该取消。
    布农族的生命礼俗依人的出生到死亡大约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怀孕、生育、命名、拔除、射耳、童子庆典、成年、死亡、婚俗。祭仪方面则涵盖与经济生活有关的农耕、狩猎,诸如蜚声国际的“祈祷小米丰收歌”。目前在全国原住民歌舞竞赛中最受注目和赞赏的“婴儿祭”,双龙国小的“改革式成年礼”,都是生命祭仪创新的成果。
    谈到祭仪,自然离不开与祭仪有关的酒。在酒文化上,属于典型父系氏族的布农人只有在祭仪或庆典上才可以喝酒。但随着文明的发展,男耕女织家庭型态改变、稻米替代小米、新的山林经济作物不断出现、政府实施禁猎……原经济生活遭受文明冲击,谋生不易所产生的消沉感,加上米酒的容易取得,喝酒文化成了酗酒文化。
    至于生活器具上,住的石板屋、以皮革和麻织品为主的衣饰(以黑、白、红为主要色系),也随着文明发展逐渐汉化。
    综观现代的布农族人,宗教信仰中对天神的崇敬、忌讳以及生命祭仪,在基督福音传入后,除忌讳随着文明的进展渐渐式微,敬畏的天神改称为“主耶稣”;“生命礼俗”和各种祭仪在各界重视下,大多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在各小学中进行传承、创新;至于经济生活形态,则仍处于转型中的迷惘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