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法国漫画家台湾奇遇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7

  法国漫画家台湾奇遇记
    【台湾《新新闻》周报2月14日一期报道】题:法国漫画家的台湾奇遇记(记者 张琬琳)
    把它比喻作台湾版的《马可·波罗游记》或许有一点夸张,但是法国漫画家郭龙的《制造台湾》倒是有这么一点味道。
    仅用5个星期即完成的《制造台湾》一书,算是郭龙台湾行的奇遇记。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有什么神奇遭遇,只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台湾民众来说,日常熟悉的事物,在郭龙的眼里,却有番不同的解读。“台湾现象”
    最明显的例子,大概要算郭龙在书中画出他过马路的事了。住在台北的人应该并不陌生,马路上的行人穿越街道,最近有一个体贴的设计,就是原本过马路的灯号从亮绿灯到急促的绿灯闪烁,现在变成一个会走路和小跑步的人,或一个会自动倒数计时的数字灯;台北人大多认为这样的设计真不错,因为过马路时,只要灯一变,白线后头一排蠢蠢欲动的摩托车就“轰、轰、轰”地像大军压境般而来。不过,第一天上街的郭龙,可没一点概念,于是当他缓慢地欣赏台北摩托车阵的奇观时,差点就陷入车阵中,他大概没料到,只要灯号一变,管他有没有人过马路,台北的摩托车可是毫不留情的!
    另外,他还发现台湾一种生意从来没停过的行业———路边摊,他的感触是:原来台湾另一种打招呼方式是“呷饱没”?
    而几种特殊的台湾流行文化,也都一一呈现在郭龙的画笔下。比如,来台湾,大家都不会错过的槟榔西施文化、洗温泉文化、KTV唱歌文化,以及婚纱摄影文化、股市狂热文化等;这些都是郭龙在台湾期间,与台湾朋友接触后的访谈或是亲身经历。因为,他真的去观察了槟榔西施、洗了温泉、唱了KTV,还访问了一个婚纱摄影师,并感受到周围台湾人的股市神经质之后,才有感而发地以漫画的方式画出他眼中的台湾。
    像郭龙这样一个不懂中文的法国人,当初又是如何想画这样一本关于台湾的漫画故事?原来他是受到一个在台湾开法国书店的法国友人施兰芳的强力邀约。然而,对郭龙来说,“台湾”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要画出一本关于台湾的漫画,又谈何容易?坐在法国飞往台湾的飞机上,他当时认为,这个任务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别有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郭龙不了解台湾的历史,他特别拜会了一位在台湾居住20几年的法国人魏延年。这位法国人对台湾的历史相当熟悉,从17世纪荷兰占领台湾、台湾各族原住民讲到2000年民进党执政、女权运动者吕秀莲当上副总统等等,都交代得巨细糜遗;郭龙也把这个过程画了出来,加上这本书是法文中文对照版,未来也会在法国出版,因此,对于法国人想要简易地认识台湾历史将有很大的帮助。
    尽管漫画中许多对台湾现象的观察,带着漫画家一贯的幽默、嘲讽、揶揄,但问到郭龙来台湾的最大的感想是什么?他说,在这里他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因为得到了很多人、很多朋友的帮助。也许正是这种台湾人“呷饱没?”的热情,让他有这样的感受吧!至于对台湾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郭龙则透过画笔,呈现出台湾人对生命的热情,以及一种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郭龙算是很精准地描绘出一个台湾的味道,这大概是人有时候也需要反向思考吧!在漫画的结尾郭龙提出一个问题: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台湾,在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下会如何呢?你可以不必去想这个问题,但是身为台湾人,看看郭龙的《制造台湾》,你一定会有很多会心的一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