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报谈中韩足球现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7

日报谈中韩足球现状韩国:变革的浪潮
    1、不能输给日本
    去年12月,在日韩之战前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韩国队代理主教练朴恒绪沉默寡言。因为10月亚洲杯结束之后,许丁茂主教练即被解职,在新任主教练希丁克走马上任之前,由他代理主教练。他承认自己是个“过渡性人物”。
    但是,即便在朴恒绪的片言只语中,我们也能嗅到韩国足球改革的气息。他说:“明天的比赛,与结果相比,我们更重视比赛内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让在看台上观战的新任主教练希丁克了解韩国队的特点和问题所在,不过韩国指挥官面对日本队明言更重视比赛内容而非胜负,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几乎在所有领域中,韩国常常将日本作为比较的对象,在足球方面更是如此。在日韩对抗史上,韩国队取得了35胜11负15平的压倒性胜利,仅凭这样骄人的战绩,我们就可以理解韩国队强烈的竞争心态。而促使去年秋天韩国队开始进行重大改革的不是别的因素,正是日本队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前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上,日本队获得亚军,悉尼奥运会亚洲区最终预选赛前的日韩热身赛中日本又胜韩国。虽然如此,亲眼目睹日本队从年轻一代球员开始,实力稳步增长的韩国足球界却依然根深蒂固地坚持这样一种看法:韩国国家队不会输给日本队。但悉尼奥运会上日本队闯入八强,接着又捧走亚洲杯,日韩实力对比已明显发生逆转,此时,韩国人强烈感受到了危机。
    2、强化队伍,举国出力
    在这种形势下,以郑梦准会长为首的韩国足协开始迅速采取行动。
    首先,在去年11月1日提拔世宗大学体育系41岁的教授李容秀为韩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李容秀毕业于国立汉城大学,后效力于韩国国家队,退役后赴美,获运动生理学博士学位,是一位颇具特点的改革派。在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年长者拥有很大发言权的韩国,这可以说是下了重大决心的人事安排。
    此前技术委员会是论资排辈,由年长者轮流担任委员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次人事变动的目的在于让技术委员会恢复其本来的机能,即对韩国足球状况进行分析并收集世界足球信息。
    去年11月9日,在分管体育的文化观光省的主导下,召开了“提高竞技水平对策会议”,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和对策。例如,在2002年世界杯结束之前延缓召集参赛队员服兵役、修建国家队专用的训练中心、强化球队竞技水平所需费用的一部分由政府资助等,真可谓是举国出力。    
    另外,对50人的候选队员进行随时性选拔,要求这些队员每个月进行一周的强化集训等,此外还确定了把15名最有希望的年轻选手送往国外培训的计划。与这些举措同时进行的就是为聘请接替许丁茂的新任外籍主教练而四处奔走。
    3、与学历社会相分离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确立年轻球员的培养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已成为韩国足球界多数人的意见。李容秀委员长在上任后接受体育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对13岁以上球员建立分阶段进行指导的体制”。
    目前在韩国,作为足球球员要想升入高中、大学,球员必须分别在各自的中学和高中参加的全国比赛中打入四强,否则他们的升学之路事实上就会被堵死,即所谓“四强制度”。李容秀表示要改变这种制度。
    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只有在比日本更强调学历的社会中才会有。体育也被融入学历社会中,变成了出人头地的工具。而且中学生和高中生的足球全都由学校管,因此现在看来还是难以建立类似日本职业联赛各队下属的俱乐部队。李委员长的构想是一个巨大工程,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足球上,而且必须花费时间,进行许多人的意识改革。
    面对500天后的世界杯,除了尽可能地开出提高球队水平的特效药方外,韩国足协也开始向难以立刻改变的社会风俗发起了挑战,探索变革之路。韩国足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时期。(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