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宽频带革命拉开序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6

 宽频带革命拉开序幕
    【日本《触发器》月刊1月号报道】题:宽频带将引起网络革命
    原文提要 21世纪的网络社会将以“宽频带革命”拉开帷幕。所谓的宽频带不仅仅是指因特网的高速化。它是一次“革命”,它将像19世纪的马车在20世纪被汽车和飞机取代那样,将改变网络结构本身,改变我们利用的终端,它甚至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飞速进化。届时,信息机器的主角不是个人电脑,也许是数字电视机或积蓄型终端。宽频带革命已经迫在眉睫。
    对通信来说,大容量、高速化是永久性课题。从我们最熟悉的个人电脑的通信机能来看,最初,调制解调器的速度是每秒300比特,后来发展为33·6KBPS(每秒可传送的比特数),又发展到56K,现在64K和128K的ISDN(一线通)也已经很普及了。可以说,通过使用DSL(数字用户线路)以及IMT—2000(下一代手机),使通信更加高速化已经指日可待。
    宽频带当然是在这些高速化技术的延长线上。现在的千比特传送能力将变成兆比特,如果每秒的传送能力达到6至7兆比特,那么在电脑上就可以像电视广播一样地传送活动画面。它可以利用到许多方面,如通信的光化,光的多重化,高速区域网等高速无线传送和卫星及地面电波的数字电视广播等。但是如果只把宽频带理解为同因特网的接续速度加快了,那就有可能忽略宽频带革命的本质。如果电视数字化和双向化
    如果利用连接数字电视线路的闲置空间,那就很容易阅读因特网的网页或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因为甚至用手机都能实现这些功能。如果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那么让数字电视拥有日语的文字处理机的机能恐怕也并不困难。也许有人会说,恐怕不少人就会感到家里没有必要放置个人电脑了。
    提高个人电脑的机能,使其可以处理活动画面,还有让电视拥有处理信息的机能,两者哪一个离宽频带时代的距离更近呢?这是一个无法简单下结论的问题。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说:“电脑时代结束了。”被称作网络家电的新信息机器已经成为尖端的技术博览会及学会的中心话题,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有启发性的事情。企业界的有关人士甚至说:“宽频带并非天方夜谭,如果电视数字化和双向化,那立刻就可以实现。”
    其实,我们身边已经有了让电视拥有部分信息处理机能的机器,那就是电子游戏机。最新的电子游戏机不仅有高速的活动画面,而且拥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处理能力,它应该说是一种宽频带装置。
    宽频带网络可以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数字机器的使用方法。网络本身也可能发生改变。宽频带将改变网络
    换句话说,因特网是以文字信息为基础的,正如电子邮件所代表的那样,原则上是“1对1”,也就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用户为前提的网络。通过发展为互联网的形式,使它变成了“1对多”。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本身的性质也将发生变化。比如,在举办奥运会时,有数量庞大的用户为了解比赛结果同时上网。但是,有一些电视台用大量时间转播比赛,如果有数字电视机,在电视画面的角落点击一下,过去的比赛成绩及有关资料就能在画面上出现,那么恐怕就不会有多少人上网了。这种预测也是宽频带革命带来的网络社会变革的一个事例。
    正如因特网的发展需要WWW(万维网)和浏览者一样,数据电视要想作为网络终端加以利用,作为其基础设施,也需要有新的机构。
    其中的机构之一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那就是2001年年底将成立的“e平台”,它是一个以松下电气产业、东芝、索尼、日立制作所等4家公司为中心,加上各民间电视台、电通、东北新社等机构和公司共同出资的全日本体制。据说e平台将向用户提供新型服务。比如,在播放电视的同时,能够详细说明其中介绍的商店的商品,可以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订货。
    要想利用e平台的服务,需要专用的积蓄型终端装置。这是一种装进了硬盘的终端,也可以说是家庭服务器的原型。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带键盘的样品,也有人预测它将是个人电脑的竞争对手。企业界人士强调:“个人电脑操作太难,不可能进入全部家庭。发展电视机应该能消除复杂的操作。”
    个人电脑和因特网都是在美国诞生的,然后又扩展到世界各地。不难想象,这会给美国的厂家和技术带来多大好处。所谓宽频带革命,也可以看成是在电视和录像机等方面拥有实力的家电厂家想从美国那里把处理信息的核心技术夺过来的动向。如果是以电视机为中心的网络,那么日本的厂家应该有很大优势。最后一步没有技术上的障碍
    在实现宽频带方面,经常要遇到“最后一步如何实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把高速网络线路拉进各个家庭。关于利用数字广播的讨论也都集中在如何实现这最后一步的问题上,它被说成是实现宽频带的最大难题。
    但是,在企业界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最后的一步其实没有技术难题。很早以前就已经确立了使用光纤的高速传输技术,通信业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光的多重传输技术(WDM)。光缆既不粗,价格也不贵。尽管在安装方面需要若干费用,但对各家庭来说也不算什么。第一次买电视的家庭要在屋顶架设天线。如果宽频带具有电视那么大的魅力,那么最后一步,即铺设线路恐怕不会成为问题。
    其实,问题在于通信成本和内容。电话公司过去以提供每秒64K的低速声音通信服务收取费用,如果让它们对现在比因特网快几十倍,以每秒几兆速度传输的通信定价,那将是非常昂贵的。这恐怕才是宽频带革命的最大障碍。
    还有一点是有没有让人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仅仅是看电视,那么模拟信号的电视广播也就足够了。电子游戏、其他的交流等,即只有在新的宽频带下才能实现的内容越多,宽频带革命才越有动力。“i模式”的迅速普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受到用户的欢迎,那么宽频带革命就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实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