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美报文章中国扫盲的漫长崎岖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2-26

美报文章中国扫盲的漫长崎岖之路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12日文章】题:中国扫除文盲的漫长崎岖之路(记者 特德·普拉夫克尔)
    华丽君(音)拥有一副堪称过时的厚厚的黑色阅读用眼镜。一旦她戴上这副眼镜,引线穿针对她而言也无须费力。然而,她老是抱怨自己的视力太差。
    无论是在食品杂货店的柜台上挑选商品,还是在城市公共汽车站浏览站牌,这位68岁的北京家庭主妇都要眯起眼睛,小声抱怨一阵儿,再将眼睛眯得更细来看。然后,她会无一例外地请别人帮她辨认那些汉字——照她的话说,那些字刚巧有点太小而使她无法看清。
    在你略为了解华女士以后,你会发现她的视力并不是问题所在。事实上,她是一个文盲。华女士生长在河北省。当时,中国农村的大多数女孩只受过很少或者根本没受过教育。她能粗略地写出自己的姓名和住址,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了。她只认识相当少的汉字,远不足以使其读懂报纸。
    华女士对此感到很羞耻,因此努力对陌生人隐瞒这一点。
    她的这种窘迫感不仅触及、而且生动地象征了中国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提高人民阅读能力的大规模运动中走过的历程。在中国各地,教师队伍已经大大降低了农村的文盲比例,文盲在城市居民中已经相当罕见。
    共产党政府在1949年开始统治中国时,将文化教育作为它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由于种种理由,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实效角度看,中国领导人知道,他们需要一支文化程度更高的劳动力大军,来进行中国即将开始的高速而大规模的经济现代化建设。
    据教育部说,整个非文盲比例已经从1950年的20%提高到今天的85%以上。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文盲人数减少了4000万。
    然而,在较为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一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尤为突出,例如,西藏的文盲比例至今高达42%。
    全中国仍有3000万15岁至50岁之间的人完全无法阅读。加上所有的所谓“半文盲”和像华女士一样年龄超过50岁的人,总数达到了1·5亿。中国的全部文盲中大约70%是女性。扫盲的最大成就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取得的。政府在当时履行了其诺言,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至少提供基础教育。
    中国学校的教育水准低下,尤其是在农村,教学资料匮乏,而教师自己也只受过基础水平的教育。然而,中国至少有理由声称,它正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到2010年,在除了极边远地区的所有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另一个难题是一种相当主观的概念:在中国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体系中,如何才算作“有读写能力”?在以字母为基础的读写体系中,衡量方式更为直接。阅读者只需掌握一套数量有限的字母和一套规定其组合方式的数量有限的法则。相比之下,中文阅读者必须学会数千个汉字。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要求一个人认识大约500个字,而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学毕业生要认识4000个汉字。学习这些汉字,要求小学生们每天花数小时抄写和记忆生字。
    而且,如果不持续练习读写,这些汉字比字母更容易忘记。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去练习新学会的技能,多达2/3的中国成年学习者会转变为功能性文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