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中国着手改革股票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1-30

中国着手改革股票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1月26日文章】题:中国着眼于提高股市效率(作者 理查德·麦格雷戈)
    以江泽民主席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已明确表示,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对这个国家的长期经济重建工作必不可少。他们要求拓展行之有效的资本市场,向境况不佳的国营公司和崭露头角的私有公司提供它们迫切需要的资金,并且建立一个资金自给的社会安全体制。但中国当局意识到,为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的一步将是改革股票市场本身。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本月公开打击操纵股价的行为,这是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尽管官方经常查实一些上市企业有造假账或与投机分子勾结抬高股价等行为,中国大陆在其10年证券交易史上从未让任何一家公司停牌。
    不过,在这一时期,充满生机的股东文化生根发芽。中国如今拥有大约5800万零星投资者,仅次于美国。1050多家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上市,它们的资金共计5800亿美元。在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它们的市场价值加起来仅次于香港。
    去年岁末,上海的B股上涨136%。这些股票本来是留给外国投资者的,但中国人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交易。在深圳,这个指数攀升63%。留给中国投资者的较大的A股指数在这两座城市上涨50%以上。
    指数暴涨在部分程度上是零星投资者带来的流动性造成的。但随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市场缺点越来越暴露无遗。
    首先,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把投资者与外界隔离开来。即将出版的描写中国股市发展史的著作《致富光荣!》的作者卡尔·沃尔特和弗雷泽·豪伊写道:“中国国内市场的基本事实是,它们在一个封闭的体制下运作。任何影响———无论来自亚洲地区,还是来自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地区——到这里都大打折扣。”
    第二,公司管理涣散以及无处不在的内部交易意味着,股值与公司的基本因素几乎没有任何瓜葛。香港瑞银华宝有限公司的乔·张前不久在有关A股的报告中说:“二级市场上业绩不错的公司的股价不一定就高,而经营不善的公司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市场情绪的力量可以追溯到1999年6月,当时《人民日报》在头版一篇文章中,对股价飚升大加赞扬,并且敦促政府官员保护“来之不易的”成果。 
    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股票仍然受到国家控制。资深管理人员仍然认为自己是公务员。
    1999年底,政府作出决定,征收银行存款利息税,从而使投资者大受鼓舞。此举是为了使小心翼翼的储户把存在银行的钱投入到股票市场。对通货紧缩忧心忡忡的官员们也希望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会刺激消费。
    这项政策在部分程度上获得了成功。尽管消费上涨幅度不大,资金已从银行流入股票市场。结果是,中国投资者与政府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将把存款投入市场,只要政府确保他们不会蒙受损失。
    对政府来说,这带来极大的风险。就像沃尔特和豪伊所指出的那样:“如此依赖国家意味着如果市场出现问题,不管原因如何,责任都将归到政府头上。”如果中国打算使其股票市场继续与世隔绝,这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尽管中国政府没有为资本可兑换性定下时间表,它说它打算允许外国人直接投资于中国股票。
    外国人的进入很有可能为改革上市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将用全球标准来衡量中国市场。
    政府以前通过在各省分配配额来管理挂牌上市业务,这意味着利用它们来扶植“关键”工业。实际上,各省政府把密切相联但业绩很差的国营公司推入市场。
    根据新条例,证券公司可以帮助公司上市挂牌,然后把它们交给一个据认为应该独立的委员会。在较严格的公开资产条例的支持下,这种变化将至少在部分程度上削弱政府对上市程序的政治影响。
    私营公司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当纳斯达克风格的“二板”市场今年在深圳开始交易时,私营公司也应该发现上市比以前容易了。据张先生说,这些改革将提高公司上市的质量。他认为:“股票市场因此应该能够把业绩良好和境况不佳的公司区分开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