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德国教改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1-02

  德国教改走向   连载 江本敏 于涛 译
    制度需适新经济
    【德国《经济周刊》11月9日一期文章】题:可能危及德国的投资环境
    有人对德国中小学电脑普及状况表示失望。不来梅州主管教育的议员维利·莱姆克说:“学习电脑应该像德语、英语、数学以及自然科学一样,成为学校的必修课。”但是,德国中小学的做法离这一要求却差得很远。在过去的100年,德国学校在设备方面变化不大。黑板和粉笔仍然是标准设备,当然,最近几年也增加了一些高射投影器和录像机之类的现代化辅助设备。
    联邦总理施罗德希望到明年年底,所有中小学都上网。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女士许诺,到2006年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提电脑。
    当然,单靠硬件还不能增强德国学校的活力。恰恰相反,对电脑的陶醉会产生错误的希望,并拖延重要的改革。只有学校进行彻底改革,才能达到新经济提出的高要求。德国的教育必须改革,不只是中小学教育要改革,大学和企业教育都要进行改革。在这方面教师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果德国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中小学教育不能有力地面向工业社会的需要,那就会危及德国的投资环境。如果德国的教育制度不能适应新经济的要求,那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分化。在知识社会里,没有知识的人很快就被排斥。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从工业大规模生产转向为个人服务。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没有知识的人失去的工作越来越多。
    经合组织的报告说:“到2010年,现在18岁的人将在迄今没有出现过的职业部门供职。”没有了终身职业,经常变换工作岗位成为常事。新经济时代理想的雇员具有团队精神、交际能力、灵活性。他能够从日益增多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并迅速加以采纳、处理。正是因为可以随意从因特网上下载知识,所以高质量的普及教育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那些不是知识浅薄的人才能确定方向。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比过去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