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回顾与展望新经济的全球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1-02

回顾与展望新经济的全球化
    美国已经享受了生产率的高涨,这主要归功于信息技术。2001年,欧洲和日本将有类似的收获。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展望2001年专辑文章】题:新经济全球化(作者 经济编辑帕姆·伍德尔)IT提高美国生产率
    过去几年里,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加快了,从1995年底以来达到2·9%的年均增幅率,为前20年的两倍。但在日本和欧洲,生产率一直未能提高。
    怀疑论者认为,美国生产率的提高绝大部分是周期性的,不会持久。在经济繁荣期间,公司加大雇员的工作力度,因而生产率上升;而当新的不景气到来时,生产率下降。他们认为,信息技术(IT)没有达到电力或汽车等从前的技术革命的档次。但是,他们如此轻率地对电脑和因特网表示不屑一顾是错误的。
    信息技术的成本迅速下降。在过去30年里,电脑处理能力的实际价格下跌了99·999%,平均每年下降35%。价格的急剧下降使得电脑和通信同从前的技术相比,更易为人们所负担得起,得以在整个经济中更快和更加广泛地得到应用。信息技术还有另外几个宝贵特征。第一,它能够在公司的许多不同部分中和每个经济部门里使效率提高。电力和蒸汽机主要使制造业中的生产率得到提高。第二,通过改善获取有关价格和产品信息的机会,信息技术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确保了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最后,通过降低信息传播和获得的成本,信息技术帮助产品和资本市场实现了全球化。反过来,全球化促进了竞争,使技术的扩散加快。
    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能提高生产率的理由。美国生产率的激增起码有一部分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日欧正迎头赶上
    然而,根据美国最近惊人的经济业绩,人们认为,从信息技术革命中受益最大的将是美国。很少有迹象表明,其它大的经济体中生产率的增长加快了。许多美国人预计,这种情况将维持下去,因为欧洲和日本疲惫的“旧”经济缺乏必要的创新和创业文化风气。在世界的50家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当中,只有4家是欧洲的,9家是日本公司,36家为美国公司。这种论点认为,美国公司在电脑和因特网方面捷足先登的优势使欧洲和日本陷于严重的劣势。
    恰恰相反:日本和欧洲从信息技术中的获益很可能会超过美国。纵观历史,来自于一项新技术的最大经济收益不是来自它的发明和产生,而是来自它的应用。欧洲和日本要想消除与美国的差距,没有必要创造占有优势的技术:它们通过购买和模仿美国的技术和企业间电子商务,就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尽管人们大谈捷足先登的好处,但是当跟随者实际上也有长处。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设备今天比几年前便宜得多,而且还由于跟随者能够静观什么东西有效,挑选最好的部分,避免犯美国公司所犯的错误。
    此外,经过大约10年的大刀阔斧的结构改造,美国企业界已经大大减少了经济上的浪费。与此形成对照,日本和欧洲则在节约成本费用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原因很简单:它们的经济效率低得多。通过增强透明度,因特网将打击使价格保持得很高而使生产率很低的、过时的工商活动。如果消费者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就能在网上发现较低价格,则这将迫使国内的生产者和零售商削减价格。在日本,因特网将把更加激烈的竞争引入到将制造商和受到偏爱的供应商及零售商联系起来的亲密关系网之中。其结果是,今后10年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日本和欧洲完全可能将比在美国更快。
    有种种严重障碍可能会阻碍日本和欧洲从信息技术中获得充分的收益。特别地,职位保护方面的法律可能会阻碍职工从旧行业向新行业的迅速再分配。但是,情况正在改变。许多欧洲国家正在推行改革,以减少税赋和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虽然日本和欧洲可能在采纳信息技术方面行动慢了一些,但是当它们腾出手来的时候,在2001年里,经济上的报酬很可能将开始出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