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国石油形势影响亚洲安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2-30

    【日本《世界周报》12月12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对亚洲安全造成巨大影响(作者 日本拓殖大学国际开发系教授毛原郁生)
    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变为石油进口国,现在每年的进口超过4000万吨,石油价格的高涨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打击。中国的石油能源形势严峻,伴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急剧增加。
    笔者今年8月访问了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油田地区,我想基于对现场的考察,谈一谈中国的石油供给与亚洲安全的关系。内需提高 出口减少
    中国是世界第6位的石油生产国,并一直在向日本等国出口石油,但是从1993年起,石油的进口量开始大于出口量。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增长缓慢,一直停留在1.6亿吨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包括石油产品在内,出口一共是1362万吨,而进口是5743万吨。
    进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伴随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需求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具体地说,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过去一直占非常大的比重,90年代初煤炭的消费比重为76%,到1999年降到67%。相反,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1990年为17%,到1999年增加到23%。加紧石油开采 寻找替代能源
    面对石油需求必将急剧增加的形势,中国的对策是:
    第一,可以认为中国将促进国内的石油开发和增产。在这种情况下,陆地的油田开发有几个问题。其一是可采石油储量已经有限,特别是靠近沿海地区的条件好的油田已经没有多少可开采的余地了,今后不得不把开发西部油田作为重点。其二是现有油田增产困难。迄今,中国近70%原油是东北的大庆油田和华北的胜利油田等生产的,那里不仅很难增产,而且有枯竭的可能。原油的含水率从1981年的58.9%增加到1995年的81.3%。另外,每口井的日产量由1981年的19.5吨降到1995年的6.7吨。其三是生产成本增加。其四是枯竭化油田剩余劳动力增加,负担加重。
    第二,由于陆地油田的开发余地已经有限,海洋油田的开发作为课题开始突出出来。现在中国在南海北部湾由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推进开发,东海也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等在着手勘探。如"平湖气田"等一些海上天然气田已经开采成功,并用输油管道送到了上海。但是,海洋资源的开发牵涉到岛屿的主权及经济专属区等问题,有可能同有关国家产生矛盾。
    第三,替代原油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要想增加利用煤炭就要除去氧化硫等,在环保措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说问题还很多。电力目前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占7%,但是三峡水库联网发电还需要几年时间,核发电的比重仍然很小,从量来说有限。风能的利用也只能限定在个别地区。总之,替代的能源开发有限。
    结果,最后的对策只能是从国外进口,但现在面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难题。进而,将来中国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恐怕要靠中东产油国供给,这有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新的混乱。另外,到那时还有一个海上通道、运油航线的安全问题。(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