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编写精彩人生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2-29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12月号文章】题:编故事的机器 (作者 丹·赫尔利)想当作家
    我25岁时在芝加哥美国律师协会当编辑,但最大心愿是做小说作家。我常常在早上6点钟就起床写作,晚上往往和朋友聊天到一半就突然站起来告辞,说灵感来了,得赶回家去写下来。
    10月里某天,我和一位同事商量在万圣节前夕化装成什么样子,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街头卖文,在大街上应顾客要求当场编写小说。此念头看似荒谬,可是我觉得,在街上写的小说可能比独坐在书桌前所写的更直接感动读者。于是,在一个星期日,我带了一台打字机和一把大班椅,来到芝加哥市密歇根大街,冒着强风开张了。我把打字机放在大腿上,打字机的机背贴了个告示:"即席写小说,一分钟完成。"我向每一个过路人兜揽生意。
    终于有对男女走了过来。我问了他们的姓名(以及几个近乎探听隐私的问题),就开始写了,把标题定为"非常特别"。我低头打字,注意到越来越多路人朝我聚拢,又听到背后传来阵阵低语和笑声。到我终于从打字机上拉出那页纸,抬头一看,周围竟有25人。
    "读出来听听!"有几个人喊道。我读了,他们居然鼓起掌来。就在那一刻,我人生的路向转变了。我不知道前景如何,但看得出这一招是行得通的。
    接着我又写了一个故事,然后又一个。周围聚了一群人并没有把我吓倒,反而激励了我。他们就像是截稿最后限期,催逼着我写、写、写。编写故事
    我的生活自此起了很大变化。白天我是美国律师协会温文尔雅的编辑,晚上就成为即席写小说的人,为了文学和小费而奋力拼搏。
    那个夏天之后,我全心全意投身于这样的小说创作。我到处去写:在大街上,在火车站内,在百货公司里,在商品展上,在酒吧里,在律师界的聚会上。
    时间长了,光顾我的人渐渐多起来。他们信赖我,把私事告诉我,我则给他们故事。所有故事都从未有其他人读过,内容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上色的,也有些是寓言式的,或安抚心灵的。每次我打出第一个字之前,都会给我的顾客别的东西:我双倍的关注。我仔细聆听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的表情。
    到今天,找过我写故事的人已超过2.5万。我从第一天起每写一个故事都留复本,如今这些薄薄的复本堆起来有将近一米半高。这些复本的纸有白色的、绿色的、粉红色的、蓝色的和黄色的,色彩缤纷,记载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我的作为虽难免有怪异之嫌,但我总认为这样做另有一种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家为自己编的人生故事往往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归根结蒂,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就是作家——编写自己人生故事的作家。海边漫步
    下面是我十分喜爱的一则人生故事。这故事是我在纽约市北面一个海滨游乐园里为一位名叫艾丽丝的美丽的年轻女性写的,我在故事里大胆地预测了她的未来。
    艾丽丝和一个男子谈恋爱4年之后分手了,原因是那个男的不知道自己是否爱艾丽丝。艾丽丝当时很不开心,现在却觉得那其实是个最好的结局。此后的一年半里,艾丽丝先后和许多男人约会过,但要么就是她不喜欢男方,要么就是男方不喜欢她。总之,红绳总无法系得上。
    她常常去看望她的老祖母。老太太通晓人情世故,很有爱心,而且知道怎么鼓励人。艾丽丝每次和祖母谈天都感到如沐春风,心里十分舒畅。但怎样才能找到真爱呢?
    有一天,艾丽丝在看望祖母之后到海边去散步,在那里她遇到一位男士。他问她一个问题,她的第一个反应是:"哇,这男士真不错!"然后他们俩一起散步,坠入爱河。
    在大街上写小说这个怪念头不仅为我带来了事业,还带来了妻子和家庭。我猜想你会说我的作家梦也实现了。也许是,不过和我原来预想的有点出入——我只是在大街上写小说,每篇一页纸,每次写一个人。然而,凡是精彩的故事都必定有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人到中年
    年轻的时候生气盎然、不断冲击,生命有劲而且深刻。但人生到了中段,事业、家庭开始渐趋平淡,生命力遂告放缓。到了下游阶段,更可能成为死水。正如我们要将淤塞的河床重新疏浚一样,到生命中充满积聚物的时候,便需要时间将积聚物疏导出来。但不可心急,要慢慢地将心里的郁结,甚或伤痛疏导。
    除了有积聚物外,中年也是一个容易脱节的阶段,与外间联系明显减少。这脱节包括心灵与肉体、精神与头脑、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群体等。
    解决的方法就是尝试将脱了节的部分重新衔接,尝试沟通;首先要学习的是与自己沟通——与自己沟通就是专心地聆听自己的声音,将内里的自我看作老朋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