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在板门店,我们与美军对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30

    11月26日,我们新华社代表团一行6人,在朝鲜中央通讯社负责人的陪同下,从朝鲜首都平壤驱车南行,前往闻名遐迩的板门店参观访问。
    板门店位于平壤南部168公里处,即处在朝鲜与韩国的军事分界线上。11月的朝鲜虽然严冬未至,但河水已经开始结冰,走在路上可以感到一丝寒气。一路上,行人稀少,车辆罕见,只有公路两旁的村庄,飘出一缕缕炊烟,显示出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
    朝鲜南北分界线两侧铁丝网林立,朝鲜一侧气氛正常,美军岗楼则架着机枪
    我们与朝中社的朋友们在车上谈笑风声,不知不觉地驱车奔驰了两个小时。在一个酷似水闸的石拱门前,我们的车子停了下来。一位陪同的翻译说:"板门店到了。""已经到了?"我有些诧异地问了一句。我们赶紧走下车,只见石拱门的左边,一名朝鲜人民军战士身背冲锋枪正在站岗;石拱门的右边是一栋平房,数位朝鲜人民军士兵和军官从平房里出来,匆匆地朝我们走来,我的心情骤然紧张起来。
    在来朝鲜之前,我曾在国内看到一位同志从韩国方面访问板门店后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说,他们从汉城前往板门店时,气氛十分紧张。在接近板门店非军事区时,哨卡重重,路障左右交叉排列,车辆只能在其间作S形行进;荷枪实弹的韩国兵和美国人来来往往,检查过往车辆的所有人员证件。文章还说,每个参观者都要填一张表,表上的内容是:进入非军事区随时都有危险,如遇不测,概不负责,如同签署"生死状"一般。还说什么进入非军事区不得着牛仔装或军服,不得穿帆布鞋或凉鞋;不许随便拍照等等。完全是一种临战状态。
    可是,我们从朝鲜这一边竟是不知不觉地抵达板门店。朝鲜人民军的一位中校军官向我们走来。这位军官中等个子,身材魁梧,一副军人的威严神态。虽然表情严肃,但明显地对我们表现出友好的态度。他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带我们走进平房的一间房间里,里面摆放着一个地形模型,显而易见是板门店的地形图。中校军官告诉我们,地形图的中心线就是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由分界线向北和向南各2公里处都架有铁丝网,两边铁丝网中间的4公里地带就是非军事区。我发现在两边铁丝网的中心区,即在军事分界线上,有一个用黄线画的圆圈。中校军官告诉我们,那就是板门店的共同警备区,由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军队、美国军队双方共管,双方现在进行的各级谈判也在那里举行。中校军官指着共同警备区内的一处岗楼说,那是美军的一个哨所,虽然是非军事区,但是美军违反规定,仍在岗楼上架有机枪。他说,进入非军事区后,你们不要对岗哨拍照。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他们派了一名士兵坐进了我们的第一辆车,最后一辆车也坐进了一名士兵,两名士兵没有带任何武器。一位陪同告诉我们,这些士兵都经过专门的格斗训练,他们都会铁砂掌,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用铁砂掌劈死一名美国兵的事情。就这样,他们没有让我们办理任何手续,也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就派两名战士和中校军官陪我们乘车进入了非军事区。
    一进水闸式的石拱门,立即有一条大壕沟,上面铺了一块大铁板。这条壕沟显然是防坦克用的。过了壕沟,我们的车队沿着一条仅能通行一辆车的狭窄巷道行进。在道路的两侧砌有1米高的水泥台子,台子上直躺着直径约1米,高达2米的水泥圆柱,用石楔子固定在水泥台子上,间或还有1米见方的方柱。陪同人员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战争,只要把楔子拿掉,把圆柱和方柱从水泥台子上推下来,就可以堵塞通道,同时把铁板抽掉,把水闸式的石拱门的两根柱子炸掉,横在柱子上的大石块掉下来就可以把门堵死。这条巷道大约有50米长,接着便是一片片农田。回头看去,巷道两边的山坡上砌有很多防坦克的石头阵。
    美韩士兵用望远镜窥视对面参观者,指指点点,我们不甘示弱,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回敬
    几分钟后,车队往左一拐,停在一处平房前。中校军官带领我们走进一座别致的平房里,房中间横摆着一张长4米、宽1米多的长条桌,桌上铺有深绿色的毛毯,桌两边各摆有5把椅子。中校军官告诉我们,这就是1951年至1953年期间,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和韩国军队进行停战谈判的地方,这些桌子和椅子都是实物。中校军官说:"你们在这里可以随意拍照。"随后他带领我们到附近的另一处平房里,房间很大,里面空荡荡的,只有3张桌子和3把椅子,这是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的地方。中校军官说,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在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帐篷,签完协议后,美军要求把帐篷撤掉,不留痕迹,但朝方把这个地方保留了下来。
    我们接着驱车向南行进,进入共同警备区。共同警备区面积不大,南北各有一座山丘,双方在山丘上各建有一座3层楼房。北方的楼房叫"板门阁",南方的楼房称"自由之家",两座楼房遥遥相对,相隔不到100米。在两座山丘之间的平地上,建有3座浅蓝色的木板房,木板房南北长20多米,宽近10米。木板房之间相隔约10米,横划着3条明显的水泥线,中间的一条线即是军事分界线,各方不许越雷池一步,外边的南北两条线警示游客不得靠近中间的军事分界线。
    可能是星期天的缘故,南边没有一个士兵出现。朝鲜人民军的9名战士跑步进入了木板房之间军事分界线北侧的空地上,严肃地站好岗。中校军官带领我们走进中间的一座木板房,房内中间横摆着一张长条桌,桌上有一个麦克风,中校军官指着麦克风的连线风趣地说:"这条线就是军事分界线,过了这条线就到了南朝鲜。"听了翻译的这句话,我立即从桌子对面转了回来。中校军官笑着说:"今天不要紧,我们双方有协定,无论哪一方把游客带进木板房内,对方就不允许再进来。"我这才发现,在韩国一侧的木板房门口,有两名朝鲜人民军战士在站岗。中校军官告诉我们,南北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后的谈判工作就在这些木板房里举行,不同级别的谈判使用不同的木板房。
    我们刚从木板房里走出来,从对面"自由之家"大楼里突然跑出几名身着迷彩服的南韩和美军士兵,其中一名美军士兵和一名韩国士兵拿着望远镜在相隔不到30米的地方看我们,一名韩国士兵还对我们指指点点,似乎在计数。其他一些美韩士兵分腿站在那里直视着我们。我们也毫不示弱,拿起照相机、摄像机,对他们"扫摄"不停。朝鲜人民军战士站在我们与美韩士兵之间,表情严肃,一动也不动。站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民军战士似乎有些紧张,他们紧挨着我们,似乎怕我们冲上前去,那位中校军官在一旁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整个场面。现场没有人讲话,只有照相机的"咔嚓"声和闪光灯的闪动。我们感到既紧张又兴奋。这种"对峙"的局面维持了约有5分钟之久。对方的美韩士兵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那位中校军官让我们照了个够,然后领着我们走进了"板门阁"。我们对这位中校军官给予我们的宽容态度感到十分满意,同时内心也有某些歉意,因为我们在那种场合没有事先经过请示和批准就擅自"扫摄"起来,不知是否合适。事后得知,朝方欢迎我们拍照。我们冒昧地提出,希望与中校军官合影留念。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共同警备区内,美韩士兵经常搞一些小动作向朝方挑衅,有时故意用一条腿跨过军事分界线,晚上还用探照灯照射朝方站岗的士兵
    在"板门阁"内的一间会客室里,中校军官向我们介绍了"共同警备区"的详细情况,并认真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他说:"美韩士兵经常搞一些小动作向我们进行挑衅,比如说用手比作枪对准朝鲜人民军士兵;有时还故意用一条腿跨过军事分界线;晚上用探照灯照射朝方站岗的士兵。"我们问:"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前不久访问了朝鲜,板门店的形势是否缓和一些?"他说:"在美国国务卿访朝之后,美韩军队仍在军事分界线附近搞联合军事演习,在这种情况下气氛如何能缓和下来!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应把其军队从南朝鲜撤走。是美国侵略我们,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美国至今还没有放弃敌视朝鲜的政策。"
    我们最后才知道这位中校军官名叫金光吉,他那彬彬有礼的机敏应答和不卑不亢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离开非军事区的路上,我们得知板门店原来是平壤通往汉城公路上的小客栈,因客栈的门是木板门,故称板门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板门店是一个村庄,有数户人家。据说战争爆发的那一天,这个村子的一个刚结婚的新郎到南方去做生意,战争爆发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另一家有一个在战争爆发几天后诞生的男孩,50年来一直未见到出去买东西的父亲。这种人间悲剧发生在好几家。现在板门店地区已无一户居民,公路也完全被切断。我问金光吉中校,南朝鲜方面是否也经常在板门店地区搞观光旅游,这个地方是否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金光吉中校认真地说:"在这个地方更多看到的是朝鲜人民分裂的痛苦,朝鲜人民希望早日实现统一。"我向他点了点头,衷心祝愿他们统一的愿望尽快成为现实。
    图片说明:
    ①韩方一侧的"自由之家";②朝鲜人民军战士(近端3位)与美军和韩国军队士兵(远端2位)在军事分界线(中线)站岗;③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大厅;④板门店共同警备区;⑤本文作者(右)与朝鲜人民军中校金光吉在板门店合影
    (图④摄影谢丹,其余为徐长银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