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港刊文章 台绯闻案的严肃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28

    【香港《亚洲周刊》11月27日一期文章】题:台总统府绯闻的严肃意义
    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因总统府绯闻案而成"暴风眼",她与台湾媒体的战火一触即发,在循司法途径解决之前真相很难厘清。但最令人讶异的是,无论是民进党高层或社会舆论,都很少站在吕这一边;大部分论点都倾向"吕秀莲可能讲过绯闻事件",觉得她的动机并不为夺权或宫廷斗争,而认为是她个人的性格使然。
    吕秀莲在民进党内或政坛的实力与分量,只能以"权力个体户"视之,就夺权而言,她既无枪杆子或群众,也没有班底及团队,如果说她能"篡位",着实把她的实力太过夸大了!
    排除"夺权"与"宫廷斗争"这两点因素之后,吕秀莲的个案,其实就没有什么政治爆炸力了。副总统即使夜深人静时打电话给媒体主管,搬弄府内是非及绯闻,也只不过是下班后"职业妇女的闲言闲语"而已,说不上是"副总统的政治语言"。
    媒体报道这则新闻时,紧扣政治斗争主轴,政治联想太多,演绎过度,使原属单纯的抱怨成为宫廷内斗的"征兆"。
    而吕秀莲面对媒体报道反应强烈,甚至摆出不惜与《新新闻周报》对簿公堂的架势,使她成了封杀新闻自由的当权者。不过,吕暴烈的反应,也透露出她不具备宫廷政争需要的盘算与深沉。
    这次"绯闻风波"倒显示出另一层的严肃意义:陈水扁就任总统后,政局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5月20日以来,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从8成以上一路下滑,现在几乎只剩其半;正如同台湾股票指数,由万点荣景到现在5000点上下的死守战,也是哀鸿遍野。人民对股市和政府均失去信心;工业增长指数由两位数字跌到个位数字;经济增长率向下修正;银行面临金融风暴,大量资金外流等等,外国经济专刊已预言明年1月左右,台湾将爆发本土型金融风暴。
    在各种指标中,失业率、通货膨胀、犯罪率及离婚率等负面指数,在陈水扁的主政下增长,使台湾政局充满不安。因核四问题,"扁唐体制"的全民政府破局,陈水扁与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所组的"在野联盟"对立;为是否回归宪政的"双首长制",陈水扁与在幕后支持他的李登辉出现裂痕;因绯闻风波,陈水扁与一齐打天下的副手吕秀莲几近反目。凡此种种,都是在陈水扁主政半年下发生的。
    台湾光复以来的"国力流失",从没像今年下半年这样严重。国民党主政时,任何政争只是"茶杯里的风波",都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李登辉任内的政争虽已开启"民粹"走向,诉诸群众力量,但牛刀小试即收手;而陈水扁在半年来的重大政治风波里,几乎事事都诉诸群众,这种主政风格正是台湾"国力流失"的主因。阿扁主政半年即已如此,未来三年半除靠主政者的智慧外,台湾人民也应告别政治狂热,发展经济。否则,另一"台湾奇迹"将是:半世纪的成就,四年内玩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