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天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28

    用"天籁"来描述我家乡的那些奇妙的民族器乐是再恰当不过。什么时候回到故乡,不为别的,就只为再听一曲那发自丛山密林中很土很土的天籁……
    【台湾《中国时报》11月6日文章】题:天籁(作者 阿林)
    我们的先人为什么要发明乐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深信他们是要想留住奇妙无比的天籁之音而发明了种种乐器;他们深知人类自身有许多情感难以直接表达,难以言传,得借助身外之物来延长自己的幸福、意愿以及忧伤,好让自己的存在感觉起来显得更加实实在在。
    在云南,民歌就像那里的植物一样繁茂多样;民族乐器就像那里的立体气候一样"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听到葫芦笙就让你马上想起静美悠远的傣乡;大三弦响起来,仿佛将你一下子推到了壮美的彝家汉子身旁,叫你情不自禁地闻乐而舞。在云南的无论哪座村落里,每一个小孩的音乐启蒙跟电子琴和音乐教室无关;真正的音乐欣赏与冷铁似的音响和豪华的音乐大厅无关。
    叶笛吹响了,爱情就更炽热……
    我对音乐的最初理解就缘于一种简单的乐器——叶笛,缘于表姊的一支用树叶吹奏的醇美情歌。在山中,情之所钟,摘片嫩叶一吹,悠悠的音乐就好像从天上飞来,这是何等宜人而超然的人生啊!在山中,小河淌水,孤独的人儿心中燃烧着渴望之火,叶笛吹响了,在叶笛吹出的清丽情歌中,爱情就会更加炽热,更加纯洁,灵魂就会变得一尘不染。那时,我少年的心中就萌发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愿自己也能吹出这等美妙的曲子,让我心中的姑娘动心,哪怕她爱上的仅只是我吹奏的叶笛曲。
    我对愁肠寸断的思念之苦的了悟也缘于三弦琴。儿时,我家邻居大叔是个鳏夫,他一个人拉扯着4个孩子。每当我在夜半睡醒一觉起来小解的时候,都会听到他那幽怨悲凄的三弦声。他的三弦弹得不算好,但声声如刀,那曲调中含着一种剜心似的痛楚。他是在用心音来倾诉,这一点连小孩子的我都听得出来。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大叔经常弹奏的那首白族三弦曲叫做《鸿雁传书》。曲子描述的是丈夫请鸿雁寄书于暝暝中的爱妻的一段故事,诉说生死茫茫的悲情。
    唢呐调变成了一唱三叹,声声血泪……
    姑父就是个乡村唢呐手,吹一手好唢呐。他有着不歇一口气就能吹到曲终的本事,哪家有婚丧喜事都要请他来热闹一番。乡间有句俗语:"人间唢呐手,天生五斤酒",姑父真的好酒量。在丧事上,他吹起守灵的唢呐调来可以通宵达旦,但他要求旁边的酒碗不能空着。
    他酒喝得越到位,曲子就吹得越真切感人。大伙都说,可以在姑父的挽丧曲里看得到逝者的音容笑貌和生前的种种好处。他那揪心撕肺的挽丧曲一经吹响就会引得孝子贤孙满堂悲恸声顿起。每当这样的时候,姑父也满面泪雨涟涟,唢呐调变成了一唱三叹,声声血泪。姑父说这样的时候喝酒再多也不会醉;酒一下肚都化作了泪水,化作了可恸天撼地的悲哭漫进了唢呐,吹成了曲调。
    小时候听姑父吹唢呐听得入神了,我就常分不清是人在吹奏,还是天地之音找到了姑父,找到了姑父的唢呐而痛痛快快地倾泻了出来。在我的家乡,最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乐器要数唢呐了。它像是一位参悟透了生死喜悲的哲人:张家的婚事上喜悦的是它;在李家的丧事里悲号的还是它。它高亢的长音里有着痛切的低浑;沉郁的低调中又含着激越的飞升。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就常在风吹来的唢呐声中无限伸延;乡亲们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它的歌唱里得以永恒。
    直到我读书识字,知道了有"天籁"一辞,我顿然觉得用天籁来描述我家乡的那些奇妙的民族器乐是再恰当不过。什么时候回到故乡,不为别的,就只为再听一曲那发自丛山密林中很土很土的天籁。在天籁里,看一看我曾经走过的山路,回味一番我艰难生活着的乡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